维西的村落(陈思宇摄)
论较少族群母语保护与语言和谐的关系
——以维西县汝柯村玛丽玛萨人为例
和智利
根据田野调查的第一手材料描写了较少族群玛丽玛萨人母语的现状及语言生活。发现玛丽玛萨人的语言生活具有稳定性、和谐性等特征;进一步剖析母语稳定保存及形成和谐多语生活的成因;最后指出玛丽玛萨人和谐语言生活的存在及发展是实现语言保护的重要条件之一。玛丽玛萨人;和谐;多语生活;语言保护开展语言保护调查研究,是我国当前民族语文工作的重要课题。年7月玛丽玛萨语言保护调查小组一行三人深入云南省维西县塔城镇汝柯村,进行较少族群母语保护的田野调查,探讨了较少族群母语保护与语言和谐的关系。一、汝柯村玛丽玛萨人及其语言文字玛丽玛萨人自称mɑ33ly??mɑ33s?12,是一个分布在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的较少族群,现有人口不足人。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族识别的过程中,玛丽玛萨人被划归为纳西族的一个支系。据当地人讲述,汝柯村是他们的发源地。现汝柯村已发展成为一个以玛丽玛萨人为主,藏、汉等多民族杂居的村寨。汝柯村现有45户,人,其中玛丽玛萨人人,非玛丽玛萨人的纳西族4人,藏族64人,傈僳族4人,普米族3人,汉族11人。玛丽玛萨人是世代居住在汝柯村的本土族群,其他民族的村民多是从其他地方嫁入或上门的,其中以与塔城镇柯那村、德钦县、中甸县的藏族通婚者居多。族际婚姻普遍是该村的一大特征。汝柯村玛丽玛萨人保留了自己的语言“玛萨话”。他们认为,玛萨话是玛丽玛萨人的重要标志,玛萨话是族群内重要的交际工具,无论男女老少必须保持使用自己语言的美好传统。此外玛萨话不仅通行于村内,还通行于塔城镇内玛丽玛萨人聚居的其他13个自然村。玛丽玛萨人除了能够普遍稳定使用母语外,大部分人都能够兼用藏语、汉语、纳西语等,是具有三种或以上语言能力的多语人。每当提及玛丽玛萨人,塔城镇居民都说,他们是塔城镇最具有语言天赋的族群。在日常生活中,玛丽玛萨人所习得的语言能够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和谐共存,充分发挥各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玛丽玛萨人除了拥有自己的语言外,还有自己的文字即“玛萨文”。玛萨文是一种符号文字,来源于纳西东巴文,其有多个文字符号。玛丽玛萨先民多将玛萨文用来记事、记账等。汝柯村和文琪老人说:“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已经没有会使用玛萨文的玛丽玛萨人了。”
汝柯村的玛丽玛萨文店招(李子鹤8年摄影)
二、玛丽玛萨人语言生活的具体表现为全面了解汝柯村玛丽玛萨人的语言使用情况,笔者对村内5岁以上具备语言能力的村民进行了穷尽式的调查统计。纳入本次调查统计的共人,其中包含玛丽玛萨人人,非玛丽玛萨人的纳西族4人,藏族61人,傈僳族4人,普米族2人,汉族10人。(一)玛丽玛萨人的母语活力高,属于母语稳定保存型1.99%的玛丽玛萨人的第一语言是玛萨话我们所调查的位玛丽玛萨人中,位将自己的母语玛萨话作为第一语言,占调查总人数的99%。以玛萨话为第二语言的只有1人,仅占调查总数的2%。汝柯村玛丽玛萨人共有42户,其中有11户为族内婚,占26%,族际婚有31户,占74%。族内婚姻家庭往往是将母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最佳环境。然而玛丽玛萨人无论来自于族内婚姻家庭还是族际婚姻家庭,都没有影响他们选择玛萨话作为第一语言。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1玛丽玛萨人第一语言选用情况上表显示,族内婚家庭%将玛萨话作为第一语言。族际婚姻家庭中有30户将母语玛萨话作为第一语言,只有1户族际婚姻家庭将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玛萨语为第二语言。2.不同年龄段的玛丽玛萨人98%都能熟练使用母语我们根据汝柯村村民语言使用的具体情况,将语言能力划分为熟练、略懂、不会三个等级。熟练指日常生活中能够使用该语言自如交际,略懂为听、说能力一般或者听和说其中一种能力较差,如听说能力都很低甚至母语转用则视为不会。按照上述语言能力标准,我们对村里玛丽玛萨人的语言能力分年龄段进行了穷尽式调查。发现玛丽玛萨人不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98%都能熟练使用自己的母语玛萨语。具体情况如表2:表2玛丽玛萨人不同年龄段语言能力
上表显示:除了20-39岁年龄段有1人的母语能力为“略懂”外,其余三个年龄段位玛丽玛萨人均能熟练使用母语。这位母语略懂玛丽玛萨人今年22岁,她的母亲是从鹤庆嫁到汝柯的汉族,母亲能完全听懂玛萨话,但说的水平一般。家里与母亲交流用汉语,只有与父亲交流才使用玛萨话。此外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她从小跟随父母在外生活、上学,失去了学习和使用玛萨话的环境,因此其玛萨话水平为略懂。3.不同年龄段的玛丽玛萨人母语四百词测试情况均为优秀词汇量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语言能力的高低。为此我们对不同年龄段的玛丽玛萨人掌握母语四百词情况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
表3玛丽玛萨人玛萨话词测试统计表如上表所示,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的8位玛丽玛萨人,玛萨话四百词测试均为优秀。24岁长期在外上学的和仙梅,52岁长期在外工作的和文星,他们A+B级词汇量在个以上,与长期在村寨生活的60岁以上的老人词汇差别不到15个,这种情况是在其他民族村寨少见的。4.玛丽玛萨人文字及口头文学传承出现代际断裂玛丽玛萨文曾在玛丽玛萨人祖先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调查组在汝柯村入户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如今村里已经没有人会使用玛丽玛萨文了。在问卷调查和访谈过程中,当问到是否愿意听民族语的民间故事时,各年龄段的人都表示自己十分愿意听。但进一步问及是否能够使用民族语讲民间故事时,各年龄段表现出明显差异。40岁以上的玛丽玛萨人都能够使用玛丽玛萨话讲述民间故事。而20-39岁的年轻人只有10%能使用玛丽玛萨话讲述民间故事。6-19岁的青少年则几乎没有人能够使用玛丽玛萨话讲述民间故事,甚至少数人从来没有听过用玛丽玛萨话讲述的民间故事。由此可见,玛丽玛萨人的文字和口头文学的传承出现了明显的代际断裂现象。5.玛丽玛萨人母语活力等级为稳定保存型我们根据“民族语文活态保护与双语和谐乡村建设研究”课题组制定的语言活力量化表,对玛丽玛萨人的母语活力进行了测量。具体情况如表:
表4玛萨话(文)活力评分表母语活力度等级,分为4个级别:一级(稳定保存型)80-分;二级(局部衰退型)60-80分;三级(严重衰退型)40-60分;四级(基本转用型)40分以下。上表所示:汝柯村玛丽玛萨人的母语活力得分为80.2分,属于一级,即母语稳定保存型。(二)玛丽玛萨人普遍兼用两三种语言,语言生活和谐有序1.全民熟练兼用藏语我们对位玛丽玛萨人使用藏语的水平进行了入户调查,得出以下数据:
表5玛丽玛萨人使用藏语水平统计表上表显示,位玛丽玛萨人没有不会说藏语的,其中“熟练”的有9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7%,“略懂”的只有3人,仅占3%。这个数据证明玛丽玛萨人兼用藏语的全民性。为了进一步了解玛丽玛萨人使用藏语的具体能力,我们随机挑选了三位玛丽玛萨人,测试他们藏语四百词的掌握情况。测试结果如下表:
表6三位玛丽马萨人藏语词测试统计表上表显示,三位玛丽玛萨人的藏语词测试成绩都是“优秀”。他们的词汇量与塔城镇塔城一村的藏族人接近。如下表:
表7塔城一村藏族藏语词测试统计表2.全民熟练兼用汉语伴随与汉族交往、通婚的增多,学校教育中汉语普通话的普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普遍进入农户生活,外出务工,汉语成为不同民族交流的重要交际工具等,玛丽玛萨人既有习得汉浯的有利条件,又有习得汉语的实际需求。汉语是玛丽玛萨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因而,不同年龄段玛丽玛萨人都将汉语作为第二或第三语言。玛丽玛萨人各年龄段的汉语水平如下表:
表8玛丽玛萨人不同年龄段汉语使用水平统计表上表显示,位调查对象中有位能够熟练使用汉语,比例高达99.1%。3.大部分玛丽玛萨人熟练兼用纳西语汝柯村玛丽玛萨人历史上就与非玛丽玛萨人的纳西族通婚,加上汝柯村所属的维西县塔城镇紧邻丽江市玉龙县塔城乡,该乡以纳西族为主,纳西语是当地的强势语言之一。因而,玛丽玛萨人将纳西语作为第三或第四语言,其中以作为第四语言的最多。具体数据见下表:
表9玛丽玛萨人不同年龄段纳西语使用水平统计表上表显示,四个年龄段中5-19岁青少年熟练使用纳西语的比例最低,其次为20-39岁,第三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最高的为岁的中年人。(三)汝柯村其他民族村民全民兼用玛萨话其他民族村民兼用玛萨话扩大了玛萨话的交际功能。我们随机选取了4位纳西族、6位藏族、4位傈僳族、2位普米族、4位汉族作为我们的分析样本,以下是这20位村民语言使用的相关信息:表10汝柯村其他民族村民语言使用表上表中的20人都能熟练使用自己的母语,并兼用玛丽玛萨语和汉语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从他们的具体语言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在汝柯村这个多种语言和谐并存发展的语言环境中,各语言的地位排序依次为:玛丽玛萨语、汉语、藏语、纳西语。玛萨语是汝柯村的强势语言,不管什么民族,学会玛萨语是在汝柯村最重要的生活技能,只有会说玛萨语才能真正融入汝柯村的语言生活中。三、玛丽玛萨人独特语言生活的成因分析作为较少族群的玛丽玛萨人处在与人数较多大民族交错杂居的大环境下,母语稳定保存并兼用周围各民族语言,构建了和谐美好的语言生活。为什么会形成玛丽玛萨人这一独特的语言生活?母语保护与和谐语言生活的关系究竟是什么?课题组进一步对玛丽玛萨人的母语保护及语言和谐关系进行探究和思考。
玛丽马萨老人(于冬瑞摄)
(一)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心是玛丽玛萨话得以稳定发展的保障玛丽玛萨话不仅是汝柯村玛丽玛萨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还是他们民族心理、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玛丽玛萨人对自己的母语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把玛丽玛萨话和玛丽玛萨人的族群身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认为玛丽玛萨话是他们族群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个人只有掌握了本民族的语言,才是真正的玛丽玛萨人。问及村民“如果本族人外出返乡,不再说母语,您如何看待?”时,村民一致认为:玛丽玛萨人不会说母语,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如果真有人不再说母语,那就说明他是一个忘本的人,不尊重自己的族群。我们问“作为一个人口数较少的族群,在其他民族面前使用母语,是否会觉得害羞?”村民说:不会。玛丽玛萨话是我们自己的语言,每个民族或族群都有自己的语言,这没什么好害羞的。村长和军清说,村里的玛丽玛萨人都不担心自己的母语会濒危,因为他们认为只要汝柯村存在一天,玛丽玛萨话就会稳定保存和使用一天。正是这样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心,成为了玛丽玛萨话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二)文化重构的契机及有志之士的努力促进了玛丽玛萨话的保留据文献记载和访谈中了解到,自年云南省省委领导到汝柯村调研到后来新华网等媒体、杂志对玛丽玛萨人的报道等一系列的活动,促使玛丽玛萨人意识到族群历史文化传承的意义和价值。此后,玛丽玛萨人开始了族群历史文化重构的历程,其中玛丽玛萨人母语的保留和传承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汝柯村无论男女老少都十分重视玛丽玛萨人母语的使用和代际传承。此外,村中有志之士的努力促进玛丽玛萨人民间文学的保留和传承。调查期间,我们有幸采访到71岁的和文琪先生,他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他和李文忠(已故)一起通过走访玛丽玛萨老人,记录和整理玛丽玛萨传说的过程,现已录制磁带十多盒,还请人专门拍摄了村里的一些重大仪式,刻录成光盘。他还说:他们的这项工作,能够成为玛丽玛萨人后代了解自己族群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和途径。(三)高频的族际通婚是形成玛丽玛萨人和谐语言生活的摇篮家庭环境是玛丽玛萨人兼用民族语自然习得的主要环境。族际婚姻家庭在玛丽玛萨人和谐语言生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汝柯村族际婚姻家庭中夫妻双方,都能够兼用配偶的母语,来自族际婚姻家庭的孩子往往出现双母语的情况即第一语言同时习得父亲和母亲的母语。如:49岁的森宝是玛丽玛萨人,其妻子是中甸县的藏族。她的妻子在嫁到森宝家两年后习得玛萨话。他们的两个女儿几乎同时习得玛萨话和藏语。他们一家都能够熟练使用玛萨话、藏语和汉语。30岁的丰华是傈僳族,他的母亲是玛丽玛萨人,父亲是维西的傈僳族,他的外公是玛丽玛萨人,外婆是中甸的藏族,凭借两代不同族际婚姻家庭的有利环境,丰华从小会说玛萨话、傈僳语和藏语三种语言,其第一语言为玛萨话和傈僳语,第二语言为藏语。正如森宝和丰华的族际婚姻家庭在汝柯村占74%,族际婚姻家庭成为玛丽玛萨人和谐语言生活的摇篮(四)生存、发展是玛丽玛萨人兼用多民族语言的内在需求虽然玛丽玛萨人是汝柯村的世居族群,玛萨话是汝柯村、柯那村委会的村落优势语言,但交际功能具有局限性,只能满足在家庭内部或村寨内部的交际需要。玛丽玛萨人是一个人口较少的族群,他们希望能够兼用其他民族语言来弥补玛萨话的交际局限性,从而在不同民族区域谋生,有更好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村长和军清说:“玛丽玛萨人大多都认为会多种语言可以顺畅地和村里或村外其他民族人交流,做生意、打工都会很方便。只会说玛萨话,在村子里还行,出了村子就行不通了。”无论青少年还是中老年人都强烈意识到只会母语在当今社会寸步难行。81岁的和文才说:“以前妇女都不太出远门,只在村子里生活走动,只会说母语是正常的。现在交通便利,义务教育、电视等新媒体的普及,想不会其他语言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想去中甸、丽江等地打工会藏语和纳西语,才能得到更好的工作机会;想要学习成绩好,就得精通汉语。”(五)和谐自由的语言生活是玛萨话稳定保存的土壤玛丽玛萨人不仅能够使用自己的母语,并且尊重和兼用其他民族的语言,他们能够在不同场合自如地使用母语和兼用语,建立了和谐有序自由的语言生活。和谐有序自由的语言环境,促使玛丽玛萨话、藏语、纳西语、汉语等五种语言能够在汝柯村独立存在并自由健康地发展。在语言接触的过程中,未见有语言转用、语言濒危等语言不和谐的现象。正因和谐有序的语言生活,玛萨话得到了稳定的保留和发展。四、结论和建议通过对玛丽玛萨人这一特少族群语言生活的个案分析,有以下四点认识:一是使用人数较少的族群语言,即便处于与大民族交错杂居强势语言包围的大环境下,也不一定都会走向濒危。二是和谐的多语生活是保存母语和母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各种民族语言能够在和谐共存的气氛下自由地有信心地生存和发展。三是语言和谐是语言保护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我们在做语言保护工作时要促进语言和谐的存在与发展。四是人口较少的族群在当今语言竞争的大环境下,有其不利的一面,很有可能出现衰退的趋势。因此我们要重视并釆取必要的科学的措施保证其母语生态的保留和发展。[1]乔文红.纳西族支系玛丽玛萨人及其文化变迁[D].云南大学,1。[2]李志农,乔文红.“发明与重构”——论云南维西玛丽玛萨人的文化自觉[J].思想战线,1,(1)。[3]李子鹤.玛丽玛萨话概况[J].汉藏语学报,第7期。[4]戴庆厦主编.云南玉龙县九河白族乡少数民族的语言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2。[5]戴庆厦,和智利,李旭芳.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共和村的语言和谐[J].青海民族研究,4,(3)。[6]戴庆厦,和智利,杨露.论边境地区的语言生活——芒海镇吕英村语言生活个案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4)。[7]戴庆厦,论“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J].语言文字应用,3,(1)。(本文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国家语委“十二五”规划4年项目“民族语文活态保护与双语和谐乡村建设研究”的成果之一。原文载《贵州民族研究》年第12期)玛丽玛萨歌舞(网络图)和智利(-),女(纳西族),云南丽江人,博士,研究方向为纳西语及社会语言学。执行主编和志菊责任编辑杨杰宏◇第期◇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shaliwen.com/zlhj/22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