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赞赏专享
思维导图
考情考向
考点
读高考设问知考向
农业区位因素
(00·全国文综Ⅱ)3.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上图)。打沟主要是为了
4.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5.近年来,该地
(·全国文综Ⅰ,36)()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全国文综Ⅱ,6)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全国文综Ⅲ,36)()分析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全国文综Ⅲ)3.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4.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5.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农业可持续发展
(00·全国文综Ⅰ,36)(1)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区的降水特点。
()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
(3)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
(·全国文综Ⅱ,36)(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全国文综Ⅲ,36)(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考点1 农业区位因素(00·全国文综Ⅱ)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下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1~3题。
1.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上图)。打沟主要是为了( )
A.灌溉B.排水
C.防虫害D.通风
.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产量B.减少水土流失
C.降低生产成本D.减少蒸发
3.近年来,该地( )
A.种植结构复杂化B.复种指数提高
C.田间管理精细化D.种田大户增多
答案 1.B .C 3.D
解析 第1题,水稻属于水田作物,喜温喜湿;小麦属于旱地作物,耐旱怕涝。巢湖平原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要改变土壤的水分条件,通过打沟排出多余的水分,降低土壤湿度,选B。第题,据材料可知,当地的农业生产面临着劳动力流失、人力成本上升、农田收益降低等问题,从“双季稻+油菜”到“单季稻+小麦”是为了减少繁重的田间劳作,提高机械化水平,适应劳动力流失的现状,降低生产成本;水稻收割后,不经翻耕播种小麦本质上还是这一目的的延续,C项正确。土地不经翻耕,稻茬无法还田,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得不到改善,并不能提高产量,A项排除;土地不经翻耕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减少蒸发,但不是主要目的,B、D排除。第3题,当地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失,机械化水平提高,土地流转到部分农户手中,这些农户成为种田大户,D项正确;从“双季稻+油菜”到“单季稻+小麦”种植结构简单化,复种指数降低,A、B错误;“收割后不经翻耕播种”,田间管理简单化,C错误。
1.农作物的单产、品质的影响因素
(1)昼夜温差:干旱、半干旱地区或海拔高的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且病虫害少。
()水热条件:湿润地区强调水热匹配。如××气候,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3)光照: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
(4)生长周期:纬度高的地方(如我国东北地区)或海拔高的地方(如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有机质积累多。
(5)病虫害:病虫害少,喷洒农药少(气候干旱地区、冬季气温低的地区在良性生态系统下,病虫害少,喷洒农药少)。
(6)土壤:优质土壤,如黑土、紫色土等,施用化肥少。
(7)水源:有冰雪融水或清澈的泉水可供灌溉,水质洁净,农作物品质优良。
(8)种养环境优越:人烟稀少,远离城市、工厂,人类活动少,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小。
(9)品种:优质品种(抗病虫害、抗旱、抗寒、抗风、抗风沙、耐盐碱等)。
(10)种植技术: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精耕细作,水肥调配好;科技水平高,种植技术先进。
.农业的种植方式与农时安排
(1)作物轮作
平衡土壤养分,保持土壤肥力;避免作物连作,防止杂草蔓延,减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发挥农田的生产潜力。
()间作套种
改变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减轻自然灾害,抑制病虫害的发生;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作物种类,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起垄种植
①光照:可以增大受光面积,光照条件好。
②温度:可以提高土温。
③昼夜温差:可以加大昼夜温差,利于养分积累。
④疏松土壤:可以使土壤通气性强,同时利于根系伸展。
⑤土层厚度:可以加厚土层,利于××生长。
⑥灌溉与排水:利于(旱季)顺沟灌溉和(雨季)顺垄排水。
(4)等高种植
维护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5)农时安排
理论上热量条件是影响农时安排的重要因素;而实际上,在热量丰富的地区,只要有水源就可以进行农业生产;河流水位变化也会对沿岸地区农业生产产生深刻影响。如尼罗河、湄公河沿岸地区。
3.农业区位条件描述方法
(1)自然条件
①气候:
气候类型
生产优势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夏季(全年)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有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
夏季(全年)降水少,干旱、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冬温夏凉,降水比较均匀)
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对发展乳畜业有利
雨天多,云量大,光、热不足,不利于农作物的成熟
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易受多种气象灾害影响(寒潮、台风、干旱、暴雨等)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光、热、水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
②地形: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的高原,地形平坦,易于耕作。
③土壤:土壤肥沃(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农产品产量高。
④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国内外市场位置(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水平高低、消费习惯
交通运输
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对外贸易)、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航空运输条件(花卉、高档果品等)
农业技术
机械化水平、灌溉技术和农业科技水平(育种、冷藏、保鲜)
国家政策
政策、价格、补贴、资金、技术推广
劳动力
数量、价格、素质、种(植)养(殖)技术
(00·浙江七彩阳光联考)下图为“我国冬小麦种植区分布图”,河南省是我国最重要的冬小麦产区。据此完成1~题。
1.与浙江省相比,图示区域粮食作物选择种植冬小麦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
B.地形平坦,土壤肥力高
C.降水较少,昼夜温差大
D.白昼较长,光照更充足
.河南省冬小麦商品率低于其他省区,主要原因是( )
A.城镇化水平低,市场需求量小
B.人口密度较大,人均耕地较少
C.种植技术落后,小麦单产较低
D.水陆交通不便,小麦外运困难
答案 1.C .B
解析 第1题,与浙江省相比,图示区域降水较少,可种植较耐旱的冬小麦,选C。第题,河南省地处中原,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虽然粮食单产、总产量都较高,但商品率较低,B对。小麦是粮食作物,市场需求量大,A错;河南省种植小麦技术成熟,单产较高,C错;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地形平坦,交通便利,D错。
(00·湖南省五市十校联考)枣树在我国种植广泛,黄河滩枣、河南金丝小枣、山东冬枣、和田玉枣等都非常出名。下图为“我国主要红枣种植区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与乙地相比,甲地在红枣种植当中的突出优势有( )
①品种优良,质量高 ②环境污染少 ③病虫害少 ④荒地多,地租便宜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4.某农户在甲地种植红枣的过程中,为减少麻雀啄食对优质枣的破坏,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在枣树顶部拉彩条的方式,有关该做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风力吹拂造成彩条震动发出声响吓跑麻雀
B.利用彩条反射太阳光且闪动,使麻雀受到惊吓远离枣树
C.使麻雀失去食物来源,不利于生态环境
D.保护了树上部的优质枣,保障了农户的经济效益
5.下列对于我国红枣产业发展的说法,合理的是( )
A.甲地应大力发展观光采摘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B.乙地应完善红枣的分级、包装、贮藏、加工等产业链
C.甲地红枣个大味甜,鲜售比干制经济效益更高
D.乙地应依靠扩大种植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
答案 3.C 4.C 5.B
解析 第3题,乙地的金丝小枣、黄河滩枣都是我国的知名红枣品种,品质优良,排除①,选C。第4题,麻雀食物来源多样,枣树顶部拉彩条对麻雀和生态环境影响不大,选C。第5题,甲地人口少,城镇化水平低,发展观光采摘农业的市场小,A错;甲地红枣个大味甜,但离东部发达地区市场太远,交通运输能力落后,干制更适合长距离运输,且干制枣是对产品进行了加工,附加值更高,C错;乙地应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加工、扩大宣传、打造红枣品牌效应等措施提升市场占有率,D错。
考点练(00·河北衡水中学四调)近年来,我国进口水果琳琅满目,如东南亚泰国的榴莲、山竹,南美智利的车厘子、蓝莓等。年我国水果进口额首次超过出口额,智利超越泰国成为我国水果贸易额最大的进口国。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水果进口反超出口的现象,反映了( )
A.物流产业高速发展B.电商网络平台完善
C.消费市场转型升级D.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每年智利出口到我国的车厘子前期多用空运,其最主要原因是( )
A.富含糖分,容易变质
B.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
C.天气多变,加快销售
D.交通高峰期,物流慢、运量小
3.智利超越泰国成为我国水果贸易额最大的进口国,最主要原因是( )
A.泰国劳动力价格较智利高
B.智利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
C.海洋运输成本大幅度降低
D.气候与市场的季节性差异
答案 1.C .B 3.D
解析 第1题,水果进口、出口都依赖物流产业和电商,A、B错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消费市场转型升级,需要在全球寻找更多种类和更高品质的水果,这是我国水果进口反超出品的原因,C正确;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应有利于我国水果产业发展,D错误。第题,农业区位因素中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规模、价格等,每年智利出口到我国的车厘子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因此可采用空运,B正确。选B。第3题,智利位于南半球,车厘子的成熟期正好处于北半球冬季,此时出口的反季节水果具有强大的竞争力,选D。
(00·福建泉州期末)森林生态农业就是模仿森林来种植食物,通过多层次、多物种的生态设计,最大化地利用阳光,实现水和养分的循环。根据生产条件的差异,森林的层次可多可少。美国马里兰州某农场曾长期种植烟草、玉米和大豆,土地退化严重。年以后,通过发展森林生态农业,很快变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食物森林。下图示意马里兰州位置与森林生态农业结构。据此完成4~6题。
4.马里兰州有利于发展森林生态农业的气候条件是( )
A.全年温和湿润B.冬季暖热多雨
C.夏季降水丰富D.冬夏温差较大
5.该生态农场层次较丰富,其主要条件是( )
A.光照充足B.水源丰富
C.土壤肥沃D.技术发达
6.该农场发展森林生态农业后的经济收益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食物产量增加B.产品价格提高
C.生产规模扩大D.环境效益改善
答案 4.C 5.A 6.B
解析 第4题,根据图中马里兰州的位置判断,马里兰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湿润的特征,当地夏季降水丰富,有利于发展森林生态农业,C符合题意。第5题,该生态农场层次有七层,每一层次都能获得适宜的光照,说明当地光照充足,选A。第6题,由材料可知,该农场曾长期种植烟草、玉米和大豆,土地退化严重,说明过去高强度利用土地,投入大量农药、化肥,生产规模大,农产品产量较高,但会导致农产品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品质较差。该农场发展森林生态农业后,生产规模可能不如以前,农产品产量也可能下降,但农产品没有受到污染,为有机环保产品,在市场上价格较高,从而提高了经济收益。该农场发展森林生态农业后,当地环境效益得到改善,但这不是经济收益增加的主要原因。故B符合题意。
7.(00·湖南益阳市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是世界上大豆种植面积最大和出口量最多的国家,在美国大豆主产区,北部多为玉米—大豆轮作,所产作物品质优良,中部密苏里州多为大豆—小麦轮作,南部多为大豆—水稻轮作或大豆—棉花轮作。下图为美国大豆种植区分布示意图及密苏里州气温、降水资料图。
(1)说明美国北部大豆种植区采用玉米—大豆轮作的优点。
()指出一年内密苏里州大豆与小麦轮作的种植、收获月份。
(3)相较于美国北部与南部大豆种植区,分析密苏里州大豆单产高的自然原因。
答案 (1)防止土壤养分偏耗,发挥大豆根部固氮作用,保持土壤肥力;有效防止作物病虫害,保持产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
()大豆:5~6月种植,9月收割;小麦:9月种植,5~6月收割。
(3)大豆生长季节热量、降水较北部丰富;整体降水量少于南部,光照强、昼夜温差较南部大。
1元赞赏专享
一新课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shaliwen.com/zlhj/24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