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由于它独特的原子结构,使得它既能释放电能也能储存电能,而且整个过程可控。由于这样的特性,锂电池应运而生。锂电池的商业化只经过了三十几年的时间,但这三十几年中,锂电池凭借其轻便和安全等优势,迅速地成为了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首选动力源,如笔记本电脑、相机、手机等。然而,年的今天,锂电池仍然是华尔街和硅谷讨论的焦点,因为它决定了人类迄今为止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电动汽车的未来。
锂价格连续翻番的原因
英国已经承诺在年之前禁止燃油汽车的销售,仅英国一国,按照目前的需求来看,代换掉其万辆汽车,大约需要23.6万吨碳酸锂。为了生产23.6万吨碳酸锂,世界上每一个锂矿都必须至少集中9个月的全部产能。这只是英国一国的需求,还有一大批国家,一大批锂的其他应用场景,以及一大批预测中的增长,虽然能源行业和它的问题很复杂,但短时间内出现锂电池的替代完全体,是不太可能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锂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刚需。锂电池的生产目前有四个国家占主导地位,分别是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亚和中国,合计占全球产量的92%。西澳大利亚的Greenbushes矿是世界上最大的硬岩锂矿。之所以提到这个锂矿,是因为该地区有大量含锂矿物,由于锂的特性,它在自然界多是以与其他元素的化合形态存在的。原材料从地下开采出来后,向北运输2个半小时到珀斯附近的Kwinana锂工厂,这是一家由中国公司ChunkyLithium拥有和经营的工厂,它负责世界上近50%的锂生产。
经过提炼的锂矿,变成了氢氧化锂和其他化合物。被出售给电池制造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轻氧化锂会卖给LG化学、ATL和松下,因为这三家公司的产能又占据了世界的3/4。说到这,锂电池行业的垄断程度可见一斑,买过宁德时代的朋友也清楚了,为什么它的股票去年涨了那么多了吧。
一方面锂电池的替代能源方案并不成熟,另一方面锂电池的生产又高度垄断。那么问题来了,除英国外,冰岛、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挪威、瑞典、以色列、新加坡和韩国等众多国家都承诺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在本国禁止销售燃油乘用车。我们做个简单的测算,把这些国家年的年度乘用车销售数字加起来简单粗暴地当作未来每年的电动车需求量的话,这意味着十年后对电动车的绝对基础需求将是每年万辆,仅仅为了达到这个数字,电动车的产量就必须在现有基础上翻五番。现实是,即使是行业最保守的预测也不敢接近万这么低的数字。
根据上面的数据,我们再回来看现在的锂市场。年,锂的价格从每吨元左右上涨到12万元以上,在短短12个月内上涨了%。虽然锂是锂电池的最核心原料,但由于技术路线的不同,钴和镍对于电池生产厂商们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两种材料的情况与锂没有什么大的差别。钴的价格在年达到36.3万元/吨,上涨了%。而镍则上升到13.7万元/吨,为十年来最高。
千山万水寻找锂
广阔的市场前景创造了大量的市场需求,大量的市场需求推高了价格和利润,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我们都知道,伴随机遇的往往是挑战。锂的存在虽然很广泛,但优质锂矿并不多见,而且矿藏多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招工和开发困难较大。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这种情况确实限制了行业发展,比如美国内华达州的ThackerPass(ThackerPass是一个勘探和开采锂的国际项目,在多个国家有运营)位于该国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开车到最近的商店要半个小时,到最近的超市要一个小时,到最近的星巴克要三个小时。该地区现有的几条公路,能看到几辆汽车就很幸运了,但在这个地方到处是锂矿,这里是美国最大的锂矿床所在地,该地的锂矿之丰富可以一手将美国推入主要锂生产国的行列。
但事实证明,在那里建立和运行一个锂矿是很困难的。一方面因为锂矿主要位于干旱、且自然环境通常很严峻的地区,水的供应很少,如内华达州。ThackerPass监测到该地每年的降水量不足毫米。然而,锂的开采和加工又需要大量的水。据一般数据统计,锂矿开采每分钟需要用掉升的水,大约相当于一个游泳池的水量。这些水大部分会抽入地下,为了在现场进行必要的粉尘控制还有机械作业等用水。由于内华达州当地降水很少,水资源稀缺,地下水开采权是严格管理的。所以锂矿企业必须从别人那里买到水权,才能获得使用水的合法权利。
另一个方面,环境问题也是个不小的阻碍。欧盟的专家对内华达州ThackerPass项目进行的环境影响研究发现,在该地区开采锂矿有可能将有毒物质砷泄漏到该地区的地下水层中,这可能使整个地区的地下水数百年之内都不可饮用。在一个几乎所有经济活动都以水的供应为基础的地区,人们对这个问题是没有妥协余地的。
此外,内华达州锂矿最丰富的地区还是两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野生动物走廊。环境影响研究发现,由于相互关联的原因,在该地进行锂矿开采项目可能会破坏或恶化代牧羚羊、鼠尾草松鸡、黄金角和其他物种的数千公里栖息地。同时,该项目还引起了当地一些原住民部落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shaliwen.com/zljd/30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