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好的商标,赶紧注册哦,商标被抢注后你就有变成野鸡的风险!
什么是恶意抢注?
恶意抢注是指以获利等为目的、用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在该领域或相关领域中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域名或商号等权利的行为。
恶意抢注商标怎么认定?
恶意是认定恶意抢注和适用上述法律规定的共同要件。恶意的判定主要考虑但不限于下列因素:
1、申请人因与被申请人存在代理或者代表、贸易、合作、地缘(地域)或者其它关系明知或者应知被申请人的商标。
2、被申请人因申请享有在先权利的商号、作品、外观设计、姓名、肖像等具有知名度或者其它因素明知或者应知他人在先权利的存在。
3、申请人主张被申请人构成恶意抢注其商标行为的,需要考虑申请人商标的独创性。
4、被申请人因作为公共资源的旅游景区名称、产地名称具有知名度而明知或者应知该名称的存在。
5、争议商标注册后,被申请人以牟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妨碍他人正当使用,向他人索要高额转让费、许可使用费、侵权赔偿金,或者进行误导公众的宣传,造成市场混乱。
商标被抢注了怎么办呢?
1、对尚未获准注册的商标,可以提出异议。
申请商标应当先由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进行初步审查,通过审查的进入公告期,公告时间为3个月。在这3个月内,符合条件的主体可以提出商标异议。那些被抢注商标的创业公司可以在这3个月的时间里,通过专业的商标代理机构准备证据材料,向商标局提出商标异议。
2、已经获得注册的商标,可以申请无效宣告。
如果被抢注的商标已经过了3个月的公告期获得核准注册了,此时创业公司可以依据《商标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请求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商标法》对无效宣告申请有5年的时间限制,即如果某件商标获得注册时间超过5年,就不能以被抢注为由申请无效宣告了(驰名商标不受此时间限制)。对商评委的裁决,如果有任何一方不服,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商标在海外被恶意抢注的例子
工商总局商标局发出商标抢注预警通知后多件被抢注商标“回归”
“此次维权行动不仅成功收回中国企业被抢注的商标,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企业海外维权的决心以及拓展国外市场的信心。”中国赴智利商标维权代表团法律顾问、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所长宁立志说。近日,抢注者答应将其在智利抢注的多件商标无偿转让给中国相关玩具企业,属于中国企业的商标终于“回归”了。
近年来,知名商标在海外被抢注事件频发,镇江香醋商标在韩国被抢注、王致和商标在德国被抢注等相关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商标抢注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拦路虎”。今年8月31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在官方网站发出的一条商标抢注预警通知在业内引起广泛 据了解,澄海作为世界知名的玩具礼品生产基地,享有“中国玩具礼品之都”的美誉,澄海玩具出口到欧美、中东、东盟的多个国家和地区。上述抢注行为一旦成功,可能阻碍我国相关厂商的产品进入智利及周边国家市场,直接影响企业利益。商标局在商标抢注预警通知中建议,有关企业应依照当地法律和行政程序主张自身权利。
商标局及时发出商标抢注预警通知后,汕头市和澄海区相关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及时牵头组织启动维权程序,成立了中国赴智利商标维权代表团,并聘请了专业法律顾问。代表团出发前与澄海玩具协会及各当事企业多次交流,收集了维权需要的各种资料,如商标证书、商标使用及销售证据、相关产品的出口地区和市场份额等。
宁立志告诉记者,根据案件的性质及可能性,代表团在飞赴智利前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形作出预估,并研究制定了多种方案。扎实的证据材料、严谨的法律论证、灵活的谈判方案,为谈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方代表团严守底线,进退有度,以较高的专业水准与坦诚友好的态度处理每个细节,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10月16日,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所长余飞峰与智利商标抢注人法律代表分别代表中方企业和智利方抢注人在西班牙语和英语两个和解协议文本上签字。
据宁立志介绍,智利商标抢注人答应将其在智利抢注的中国商标无偿转让给中国相关企业,全部归还抢注的多件商标。目前已有近50件商标进入归还程序,其他被抢注商标亦将按协议约定陆续进入归还程序。
---转自中国商标网中国工商报(李春)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shaliwen.com/zljd/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