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新冠疫苗·
两地研究显示科兴疫苗可提供有效保护
智利卫生部研究人员7日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报告了科兴新冠疫苗在智利的真实世界保护力数据。研究显示,在完成全部两剂接种程序后,其预防有症状感染的有效率为65.9%,预防收入ICU(重症监护病房)的有效率为90.3%。论文还显示,科兴灭活新冠疫苗预防住院的有效率为87.5%,预防死亡的有效率为86.3%。论文称,该疫苗可有效预防新冠感染,包括预防重症和死亡,这与Ⅱ期临床试验结果一致。
今日,《柳叶刀》发表了科兴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的中期分析。研究表明,科兴疫苗能诱导产生强大的抗体反应,两剂疫苗接种可以对有症状的COVID-19提供83.5%的保护。在土耳其超过1万名试验参与者中,没有严重不良事件或死亡的报告,大多数不良事件呈轻度,并且在疫苗注射后7天内发生。
·新冠病毒·
《自然》新研究发现13个和新冠肺炎相关的遗传位点
昨日,一项发表于《自然》的新研究揭示了决定新冠病毒感染和新冠肺炎症状严重程度的遗传学因素。科学家利用覆盖19个国家、包含近5万名新冠肺炎患者的46项研究,开展了3项全基因组关联荟萃分析,鉴定出13个与新冠病毒易感性和症状严重程度相关的全新基因组区域(基因位点),其中4个基因位点与新冠病毒易感程度有关,9个基因位点与新冠肺炎严重程度有关。研究发现,有2个与肺炎严重程度相关的基因位点仅来自于对东亚血统人群的研究。此外,其中的一些基因位点的突变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和肺部疾病的出现有关。这项研究或能为理解新冠病毒感染和新冠肺炎带来新的见解,并有望为药物发现或老药新用提供靶点。
·天文学·
LHAASO发现蟹状星云的超高能辐射超过理论极限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图片来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蟹状星云诞生于公元年的一次超新星爆发,是非常明亮且稳定的高能辐射源,在多个波段被作为标准烛光,即测量其它天体辐射强度的标尺。近日,位于四川稻城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首次对蟹状星云辐射能谱的超高能端(0.3~1.1拍电子伏)进行了测量,这为该能区标准烛光设定了亮度标准,并由此确定在星云核心区内存在能力超强的电子加速机制。据LHAASO的测量结果推算,其加速效率超出理论极限的15%,比超新星爆发时爆震波的加速效率高约一千倍,挑战了高能天体物理中电子加速的“标准模型”。相关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中科院高能所)
·古人类学·
气候变化使我们体型变大
与能人(Homohabilis)相比,现代人体重增加了50%。此外在演化过程中,人类的脑容量也在逐渐增大,现代人的脑容量是能人的3倍。但科学家们对导致这些变化的因素始终存在争议。近日,新发表于《自然·通讯》的一项研究测量了全球范围内多块人属化石所属个体的体型和颅内容积,发现在过去的万年间,人类的体型随着气候变化而变化,其中温度是驱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不过,环境因素对脑体积的影响较弱,而自全新世早期(约年前)开始,人类的脑部似乎开始萎缩。研究指出,人类身体和脑的大小还在继续演化。除气候之外,其他非环境因素及多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对这一演化过程起作用,例如对新技术(如计算机)的依赖可能让人类的脑部继续缩小。
·植物学·
科学家解开罗马花椰菜奇特形状之谜
图片来源:NathanaelPrunet近日,一项发表于《科学》的新研究揭开了罗马花椰菜奇特的形状之谜。科学家通过结合数学模型和植物生物学发现,之所以罗马花椰菜有着特异的形状,是因为它们的花芽发育失败,最终转变成了相互紧挨的茎。而这些茎会继续尝试开花,这一过程又再一次影响了茎的功能,导致其产生花蕾的速度越来越快(其他花椰菜产生花蕾的速度是恒定的),最终使每朵小花呈现出螺旋形金字塔的外观,分形特征更加明显。这项研究强调了植物在演化过程中的突变选择对它们形状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化学·
新型化学催化剂解决塑料短缺问题
聚丙烯是世界上使用第二广泛的塑料,而丙烯是合成它的原料。近日,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化学催化剂,可以催化天然气制成丙烯的反应,其效率和寿命是目前商用催化剂的至少10倍。这种新型催化剂由铂、锡纳米颗粒组成,这些纳米颗粒由二氧化硅框架支撑,而不是目前常用的氧化铝。氧化铝会与锡发生反应,使其与铂分离并分解催化剂,而新型催化剂避免了这种反应,因此寿命更长。研究人员表示,新型催化剂商业化的关键是解决再生问题,为反应中被碳污染的催化剂开发一个快速再生系统。该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细胞生物学·
哺乳动物干细胞对抗RNA病毒的机制十分原始
在哺乳动物中,干细胞无法和大多数细胞一样产生干扰素来对抗病毒入侵,但它们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对抗病毒。据一项发表于《科学》的新研究,科学家通过分析小鼠干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现了其能表达一种抗病毒蛋白aviD。该蛋白能通过切割病毒的RNA来防止病毒复制。实验发现,当暴露在新冠病毒中时,相较于移除了aviD的干细胞,正常干细胞被感染的数量会减少3倍;当感染新冠病毒或寨卡病毒时,能产生aviD的类器官受感染程度更低,产生的病毒物质也更少。这种称为RNA干扰(RNAinterference)的自我保护机制广泛存在于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中。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机制可能出现在哺乳动物演化早期,但随后消失了。这一发现或有助于增进对免疫系统的理解,为药物开发寻找新的可能。
·古生物学·
昆虫利用翅膀交流的最早证据
图片来源:ThomasSchubnel最近,《通讯·生物学》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了一枚石炭纪晚期(约3.1亿年前)的昆虫翅膀化石,研究发现它来自一种类似蚱蜢,属于巨翅目(Titanoptera)的巨大食肉昆虫,其翅膀展开可达33厘米。研究者发现,一些巨翅目昆虫(包括新发现的这一物种)的前翅有多个不同角度和形状的面,类似于其他化石或现代昆虫翅膀上用来反射光线和产生声音的结构。这类形状和结构表明,该物种或能用翅膀反射光线或产生噼啪声进行交流,这也是关于昆虫利用翅膀进行交流的最早证据。
·新冠疫情·
截至北京时间7月9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例,死亡病例例。
7月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5例(云南9例,上海3例,广东3例),本土病例8例(均在云南);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2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无转为确诊病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0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例(境外输入例)。
封面图来源:Pixabay
文:王昱、白德凡、赵冰莹、谢汝雨
编辑:杨心舟、石云雷、李诗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oshaliwen.com/zllx/26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