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智利 >> 智利旅游 >> 正文 >> 正文

在智利村庄的生活点滴

来源:智利 时间:2018/3/7

很多游记中人们都描述圣地亚哥的天有多蓝,空气又是多么香甜,可是我没有同样的感受,出了机场,眼前的天空灰蓝灰蓝,空气质量一般。也许几年前圣地亚哥的空气质量比现在好吧。

(在圣母山上俯瞰圣地亚哥)

在圣地亚哥的旅馆,碰到一位来自北京的董先生,退休前在某一大型国企工作,他的经历颇为有趣。以下是关于他言谈的点滴:

“在东北读研究生的时候,黑龙江省有个规定:第一外语是日语,必须选修第二外语;第一外语是俄语的,不得选修二外;第一外语是英语的,由学生本人决定是否选修二外。”他说,“因为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贸易频繁,俄语人才奇缺,省里希望学生全身心学好俄语,不要分心再学别的外语。而日语使用面比较窄,因此必须开二外。”

“我们的博士导师很厉害,懂好几门外语,他和西德国专家进行学术交流时,说德语夹杂着英语;和东德专家交流时,说德语夹杂着俄语。”

“之前我被单位派去伊朗谈判。”

“今年除夕我在秘鲁一家旅馆做了一道焖猪头,并邀请几个外国人吃,他们对中国菜充满好奇。但当我把菜端出来,他们一看都吓坏了,说‘两只猪眼睛还在那呢!’我说不碍事,可他们说什么也不肯吃。”

董先生在圣地亚哥这家旅馆住了一个多月,每天在旅馆工作八九个小时,给一家意大利公司翻译技术资料。“在圣地亚哥是我在南美这几个月以来吃得最好的一段日子。每两三天去一趟市场采购食材,那里蔬菜水果都特别便宜,比在超市里买便宜多了。一公斤猪蹄才合人民币10块钱,我在北京买一公斤得三四十块呢!但是酱料之类很贵,比猪蹄贵得多。”

(圣地亚哥城中的河,看起来黄浊的水,其实由山上积雪融化而来。在一些人的游记中,把这条河流描绘得极具诗意,我无法苟同。)

(圣地亚哥市区一建筑)

(圣地亚哥公共艺术)

SanAlfonso是一个小村庄,位于圣地亚哥市东南45公里处,毗邻为迈波河。露西安娜家位于这个村庄的绝好地段,她同时经营着一家小型的旅馆,旅馆叫“栗子之家”,主体建筑是一座两层的小建筑。门前两株栗子树亭亭如盖,由露西安娜的外祖父多年前手植。

从旅馆到她家,先穿过长长的葡萄架子,再经过一座迷你泳池,然后和一株硕果累累的核桃树打过照面,就到家了。圣地亚哥市郊自家住的房子,基本上都是一层,并且带着大大的院子。

(我刚来到时正值夏末。小学时学过一篇叫《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文章,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是坐在葡萄架下,亲手摘下一串串葡萄,吃个够。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且慢,得避开那些蜜蜂,它们聚在葡萄那里,不肯离去......我只能摘那些它们看不上眼的,即使是这样,清甜的葡萄也轻而易举地征服了自己的味蕾。)

(离去时已经是深秋,葡萄叶子差不多掉光了。看到右边那大玻璃瓶吗?那是之前用来盛放自家酿制的葡萄酒的。)

家门前的院子一角

小泳池

露西安娜离异,三个儿子在圣地亚哥市区读大学。据说智利有三分之一(或以上)的孩子在单亲家庭中长大,单亲家庭在这个国家太普遍,大家都觉得没什么,绝对不会招致异样目光。很多人同居、共同抚养小孩但不结婚的情况也很常见。由于是天主教国家,目前在智利堕胎仍然是非法,这也是造成很多未婚妈妈的原因之一。总之,他们的婚恋观念和中国大不相同。

露西安娜天天喝茶,在大部分智利人喝袋泡茶这样的大环境下,她却使用茶叶泡茶,并且和中国人一样——喝茶不加糖,不过喝茶的时候一般搭配着点心来吃。

(家里的库房放在一大批陶瓷餐具,多是中国产的,也有一些来自法国和匈牙利。)

有一天,露西安娜让我教她和几个朋友打太极。我之前学到的皮毛早就忘光了,就连那些招式的名字也不能全部说出来,只好上网下载视频现学现用。我该怎么用蹩脚的西语解释“白鹤亮翅”、“手抱琵琶”等招式的字面意思呢?不好意思,真的是胡来。“白鹤是一种很漂亮的大鸟,像智利北部的火烈鸟那般优雅的大白鸟;琵琶,是一种看起来类似于吉他那样的乐器......”刚开始时大伙的学习热情很高,我总是期许学习的困难能迅速打压、击垮这种热情,因为我确信自己的传授-----使得她们强身健体的可能性很小、误学伤身的可能性却很大。幸好学了几天她们就放弃了,我如释重负。

露西安娜家门前挂着一对中国灯笼,桌子上摆放着观音佛像,旅馆的客房内用中国大扇子装饰墙面。想想我遥远的在中国的家里,没有灯笼,没有观音佛像,也没有大扇子......

(旅馆客房的装饰,在智利北部小镇那家旅馆也用这样的大扇子装饰墙面。下次去一定要问问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跟风水有关,哈哈哈)

一天她从卧室里拿出一本很厚的书递给我,说这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的书。我看了好一会儿才搞清楚第一个文字符号------那不是阿拉伯数字“1”,而是字母“i”的大写印刷体。她在看《易经》,没看错,确实是《易经》,书名叫“IChing”——西语发音和“易经”的普通话发音相似度80%吧。接下来露西安娜问我六十四卦,我立马意识到自己是假中国人,因为连一卦都不懂(只知道乾和坤)。她还把家里关于禅宗的书借给我看。

露西安娜喜欢中国文化,但还没喜欢到狂热的地步;她最喜欢、最享受的是和朋友们的聚会,聚会必喝红酒。闻说智利人爱喝红酒,这个传闻在她和几位朋友身上得到充分的佐证。露西安娜买红酒不是一两支一两支那样买,而是好几箱好几箱地购买,每天晚上她都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喝两杯红酒。有一次我们四个人一共喝了五瓶,我暗自担心自己不久后要变成半个酒鬼。她说:“之前我和孩子们的爸爸酿了好多年葡萄酒,那时候很多客人总是早早预定,经常不够卖。这些大酒瓶就是当年留下的,在院子后面的库房,还放着好几排大大小小的酒瓶。”很遗憾她“洗手不干”了,不然我还可以和她一起酿酒,说不定从此发掘出自己这方面的天分,哈哈。

简单说一下智利红酒。智利的葡萄栽植起始于年,当时的西班牙传教士在圣地亚哥周边种植葡萄以提供教会做弥撒用的葡萄酒。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智利红酒产业进入现代化阶段。在葡萄酒界,智利有一个美称,叫“酿酒师的天堂”,因为这里的气候和地理位置,让这个国家的葡萄树远离病虫害。北至Atacama,南到BioBio,在智利中部长达公里的地带,几乎在每个地方都能找到青翠的葡萄园和憨厚的智利酒农。

露西安娜家里有两条狗狗,是兄妹俩。一大早经常跑到旅馆那里用爪子敲门,等我把门一打开,它们就冲进来热情地往身上蹭,争先恐后用舌头舔脸颊,那隆重的问候场面就像久别重逢,其实明明每天都见面。去旁边的商店买东西,它们就像左右护法那样跟着,经过别人家的院子时,还故意挑衅里面的狗狗,双方隔着一扇大门,较量着谁比谁叫得更有气势更凶狠。看到我渐行渐远,它俩便停止吠叫,一起追了上来。

有一天我们在厨房,来了一只小狗,看到Yaqui就兴奋的扑过去。Yaqui很吃惊:“Tona,你怎么来了?”

我:“Yaqui你家离这里五六公里,它自己跑过来的?”

Yaqui:“我猜是的,家里今天没人。”

我:“它怎么知道你在这里?”

Yaqui:“我带它坐车来过一次。”

我:“它来过一次就认得路了?”

Yaqui:“对啊!”

我连忙把手中的面包递给Tona,它吃得可开心了。此后,它便经常过来露西安娜家和两只狗狗一起玩耍。我呢,则多准备一些面包,因为三只狗狗都很爱吃面包。在我们家乡有一句老话——“你这样做以后过不了桥”,意思是假如你不肯分享(食物)或不主动帮助别人分担(困难),老天爷看在眼里,让你以后过桥的时候过不去。即使是陌生的狗狗,只要它看着我吃东西并流露出期盼的神情,宁愿自己不吃或少吃也会分一些给它,我倒不是怕过不了桥,只是为了自己心安和快乐。

天气渐渐凉起来,我们给狗狗做了一座小房子

当我离开露西安娜家的时候,有点伤感,该怎么和朝夕相处的狗狗们解释呢?怎么解释“分别”呢?它们明天早上过来敲门时我已经不在这了......多么希望,将来的某一天当我回去找露西安娜的时候,两只狗狗仍然认得我,并用它们独特的方式向我示好。

和露西安娜去镇上的超市买十来块钱的东西,但是她却给帮忙打包的工作人员5元小费。智利的超市,收银员旁边一般都安排一名负责打包装的工作人员。要是顾客刷卡消费,会另外掏出零钱作小费;要是没有零钱,他们会让收银员把大额的钞票换成小额的和一些零钱。总而言之,一定会给小费,这是他们的消费习惯。

露西安娜的三个儿子在圣地亚哥市区上学,在学校旁边合租一间公寓。听说智利所有的大学都没有学生宿舍,学生们都住在家里或租房解决住宿问题。两个大儿子很少回家,小儿子Rorenso周五没课,周四下午放学后就坐公车回家,在家里一直呆到周日晚上。他的小日子过得可优哉游哉了,从来没看到他做功课,平时遛遛狗,喝喝可乐,吃吃薯片,听听音乐,周六晚上约朋友到家里看看球赛.....智利人爱喝饮料——特别是可乐,而且那些大罐可乐的瓶口特别大,这狡猾的商家啊!露西安娜一般在她小儿子回家前,特意去买一大罐可乐和橙汁,这妈妈当得真够哥儿们。这边的父母和中国的父母不太一样,从没见过他们板起脸教育孩子,他们总是能好好说话、好好对话。之前在普孔的旅店,老板娘看到读高中的儿子打了一个鼻环,就像没看见一样,没有劝说他去拿掉鼻环,也没有生气,更加没有斥骂,他们觉得儿子已经长大了,对于自己的仪容仪表,他可以有个人的审美和选择。

智利人一般都有两三个小孩,他们觉得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简直是不可理喻(很多人未必知道长城或大熊猫却闻说过“独生子女”政策)。其实我也不赞同独生子女政策,只好转移话题重心说现在开放二胎了。要是还没开放二胎,我和人家说什么呢?说关于实施独生子女政策过程中各种惨绝人寰的传闻?说实在的,我不忍心说,也知道那是不能说的国家秘密。由于我从小离家在外上学,不清楚家里发生什么事,前些年堂妹和我说起她小时候——“村里的计生委员会来家里抓人,我躲在门后面,从门缝里看他们站在那里。我一动不动,屏住呼吸,担心被他们发现然后抓去。还有一次我和弟弟躲在爷爷的床底,被蚊子咬肿了也不敢哭。”

(午睡中的狗狗)

一个周日下午,Rorenso正准备回学校。露西安娜给他一叠钱说这是给他的生活费,然后再给他另一叠,说:“这是给你哥哥Lucas的,你和他说......”我在一旁听了很感触,回想起自己以前每次回家从妈妈手上接过钱时的情形,还有小田老师说的那句经典的话:“你们回家一趟直把家里当做提款机。”

Rorenso背起书包正要出门,露西安娜叫着他,“你哥哥刚刚给我打电话,说想吃家里的苹果,你给他带一些过去吧。”然后我们走到后面的院子里,Rorenso爬到树上去,摇晃几下,苹果纷纷往下掉,见状,两只狗狗十分兴奋。我们手忙脚乱地把散落四处的捡起来,然后挑选那些个头大的装上满满一大袋。

院子很大,里面种着不少果树。架子上的葡萄,我们路过时随手摘下来就吃,别提多甜多新鲜;各种黄的红的紫色的李子,甜而多汁,大部分都直接掉到地上让它们回归大自然;两棵高大的栗子树,满树满地的栗子,但露西安娜只要个头最大的,其他绝大部分直接集中起来让它们回归大自然;家里还有几株核桃、无花果和其他果树,那些果实能利用上的真的不多......除了我,好像没人觉得可惜,在我眼中,他们没有勤劳节约的观念。也许是个穷人,所以我的思维也是穷人思维吧,哈哈。

4月份一个周六的晚上,在露西安娜旁边的运动场上举行比赛,那是附近几个村庄联合举办一年一度五人足球赛总决赛。

总决赛开始前,进行一场“宝宝足球赛”,三个七八岁的小孩一队,踢得有模有样,估计他们平时有参加足球训练。比赛结束后举行颁奖典礼,小孩子们拿着小礼物集体向两边的观众席弯腰致谢,所有程序都很正式。

这个地区已经进入秋天,我穿了牛仔外套,还是冷得直打哆嗦。总决赛一共非四场比赛,分上半场和下半场各20分钟,中场休息5分钟;球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很投入,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中年大叔。比赛一直持续到半夜十二点,很多亲友团,还有好几个妈妈推着婴儿车过来支持丈夫或男友。颁奖仪式丝毫不含糊,流程几乎和电视上的一样,奖品有金钱、红酒、衣服等等。同学们,这是几个村子的联赛而已。

观看颁奖典礼的时候,听到后面有人叫我的名字,原来是经常来露西安娜家里作客的莫妮卡。

莫妮卡:“我看朋友们发的消息,说刚才这儿地震了,我没有震感,你呢?”

我:“真的?我也没有震感!我从来没经历过地震呢!”听我那语气,似乎感到遗憾。

莫妮卡:“哈哈哈,没关系,只要你还在智利,总会碰上地震。”

然后她把我一一介绍给她的朋友们认识,并特别强调“广燕做的中国菜‘栗子焖鸡’muyrico”,翻译成人话就是“好吃得不得了”。幸好他们没问我中国足球的情况。

而在旁边的另一个球场上,一帮小孩在玩足球。一个走路摇摇晃晃的小男孩,估计两三岁的样子,双手接过哥哥给的足球,很认真把球摆放好,努力抬起右腿把球踢向大伙,可能用力太猛、身体重心不稳,踢完后小小的身板晃了两晃,然后他就像完成伟大的使命一样,走到球场旁边,看哥哥们玩起快乐足球来。

据了解,这边小学开始的体育课就是足球课,文化课不好没关系,不会踢球的话家长都觉得丢人。每逢国家队有重要的比赛,学校停课,大家集中起来一起看球。在智利,是个人都能来两脚;如果一个男子不喜欢足球,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他是不是同性恋”。本来我不是球迷,可是也被这个国家的足球氛围感染,从而喜欢上智利足球。

看智利国家队踢年俄罗斯世界杯预选赛,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足球解说员在进球后,喊出的那一声声高亢、嘹亮、绵长、激情四溢的“Goooooool”!我怀疑他们要是一个“Goooooool”喊少于20秒要被扣工资。

后来上网搜一下,这一声“Goooooool”原来大有来头。“解说员喊长音‘Goooooool’的传统据说起源于年的巴西。解说员喊‘Goooooool’的时候相当于歌手在唱‘HighC’,这个环节是他们最大的挑战,也是解说员之所以成为解说员的立命之本。在进球的时候,观众在呐喊,而解说员是在唱歌,这是他的荣誉、他的成就,或者也正是他的失败时刻。”如果一个解说员不会喊“Goooooool”,那么他的工作简直毫无前途可言,所有的南美解说员都想让自己的“Goooooool”在电视转播中脱颖而出。解说员们都不敢松懈,有的请声乐老师给自己上课,有的在生活习惯上进行克制(如不喝烈酒和咖啡),只是为了进球时能够嘹亮自如的喊“Goooooool”(无论是主队进球还是客队进球都需卖力的喊)。

在智利,足球解说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善的工作流程,其中的佼佼者----塞巴斯蒂安.卢辛格,被球迷们称为“梦幻解说员”,他拥有自己的工作团队。

我和Yaqui在撬核桃,她是一个很快活的人

Yaqui四十岁,一共生育四女两子,两个大女儿各自生了一个孩子(大的6岁,小的4岁),最小的女儿还在上初中。在智利,结婚和有小孩完全是两码事,Yaqui也许从来没结过婚,也许她的孩子们有不同的爸爸,这种情况在智利实在很常见。智利推行全民免费教育(那些公立学校虽然教育质量不怎么样)和全民免费医疗(虽然总是让人诟病),所以普通家庭即使是单亲母亲养育孩子的压力并不大。但是如果家长打算让自己的小孩上私立学校,必须具备较好的经济条件。

露西安娜家里有两只猫,猫本身不特别,不过关于猫的传说和在中国的不同。

我:“在我们国家,传说猫有九条命。”

露西安娜:“啊!在智利,我们都说猫有七条命。”

我:“我以为只有中国才有这样的传说。”

露西安娜:“没想到智利的猫比中国的猫少两条命。”

我:“不能让智利的猫知道这个事情,以免它们心里不平衡。”说完又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即使中国的猫多两条命,智利的猫也不一定羡慕,在智利可以放心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猫,在中国,也许得提心吊胆行走于江湖,说不定明天成为一些人的盘中餐了。

一个周末,我去十公里之外的SanHose小镇中心广场买东西,那里每逢周六日便化身为集市和孩子们的游乐场。这个小镇,离圣地亚哥市区三十多公里,既得城市生活之便利,又得益于周边村庄提供各种便宜的食品。SanHose小镇和露西安娜家所在的村庄SanAlfonso都属首都圣地亚哥管辖,可那些居民都很较真,从不说自己是圣地亚哥人,他们不觉得做圣地亚哥人是一种骄傲,相反,有点迫不及待和他们的首都撇清关系。露西安娜说:“我是智利人、是SanAlfonso人,但我不是圣地亚哥人。”在路上我听到很多其他城市的人都开玩笑说“圣地亚哥不是智利”,为什么会这样呢?官方的说法是智利1万人口,万在圣地亚哥大区,民间的说法是智利一半的人口都在那,结果就是大部分公共资源都集中在圣地亚哥,因为人口集中。也许由于人口集中,所以治安条件在整个智利来说口碑不太好。

在小镇上,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看到我,主动跑过来向我问好,问我是不是亚洲人。她说她妈妈是日本人,爸爸是智利人。我怀疑她把日本和中国混淆起来,因为她先入为主的认为我很了解日本,和我说起她两年前去日本的见闻,时不时还反问一句“你家是不是也这样的啊”!她绝对是我碰到过最健谈的一个孩子,说不定以后是外交家!很多时候我都不太听得懂,可是她说得那样的兴致勃勃,我唯有配合咯!很懊恼自己的西语不好,不能和她好好交流。最后她给我留下她父母的电话号码,让我有空时联系她。

和未来的“外交家”在一起

SanHose小镇中心的周末

SanHose小镇中心的广场

有一回和Yaqui去圣地亚哥那里逛街,经过一个小摊档。

Yaqui:“这个黑色的包包多少钱?”

老板报了一个数目。

Yaqui:“我们先去上个洗手间,回头再过来买。”

我以为她觉得价格不合适又不好意思当面拒绝,以上洗手间为借口作权宜之计。哎,是我想多了,智利人哪有这样的小心机?

等我们从公厕出来后,Yaqui回到那个小摊档前,直接把钱递过去、接过包包、说句“谢谢”就拉着我走了。是的,没有议价,没有检查包包的质量,这是一个小摊档前最寻常不过的一宗小交易。我原以为要Yaqui会唇枪舌剑一番狠狠杀价,把包包内外仔细检查、找茬般挑剔商品的不足之处......Yaqui是打工一族,即使是在小摊档上买东西,却从来不斤斤计较。我忍不住把包包拿过来,检查一下里衬和拉链,不过确实也没问题。我想这种智利模式的交易习惯真省心啊!在我家乡的小镇,十年前的交易模式往往是这样的:

顾客:“这件衣服多少钱?”

老板:“给你打个八折,98元。”

顾客:“28元的话我买一件。”

老板:“28元拿货都不行。”

顾客:“35元,你要是再不卖马上要转季了!”

老板:“48元,这是最优惠的价格了。”

顾客:“38元,你不卖我走了。”装着一副要走的架势。

老板:“好啦!帮你顺手带一件,一分钱都没赚。”

顾客窃喜,仍摆出一副爱买不爱的姿态:“我看看质量有没有问题。线头太多了,纽扣钉得也不牢固。37元。”

老板:“刚才明明说好38元,少一分钱都不卖。”

顾客:“好啦好啦!给我拿一件新的,这一件摆在外面积很多灰尘。”

老板:“这是最后一件了。”

顾客:“最后一件还不降价处理?”

老板:“......”

为什么会这样?老板认定顾客买东西前肯定要讨价还价,于是报出一个虚高的价格;顾客断定那不是实价,决然不肯以原价购买。(Yaqui家共有三条狗一只猫,这只猫经常“恳求”小狗Tona和它玩这样的游戏,感觉Tona都对它不耐烦了)

根据我在露西安娜家和Yaqui家的观察,说一下智利人的饮食习惯,也许不全面。面包是主食,从超市里买回来的面包切成两瓣,放在煤气上的铁架子上烤一下,涂上牛油果,黄油,果酱,放一两片火腿或奶酪,或再夹一些煎蛋,这种吃法可以应用于早、午、晚三餐。对了,因为他们习惯下午两点吃午餐,晚上八点多九点才吃晚餐,所以一般在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大家喝茶吃点心,称之为“Onces”。午餐有时候吃米饭或豆子,配鱼或鸡肉,每一顿沙拉这道菜是必不可少的。(智利盛产牛油果,人们通常在吃东西时才配牛油果,不过我的吃法大有后起之秀的架势----直接吃,不用配任何食物,牛油果在我这里享受到当主角的待遇。)

智利馅饼(Empanada)是整过国家食物的象徵,也是他们的骄傲。形状像饺子,只不过尺寸比我们常见的饺子大好几倍;馅各有不同,因地制宜。有一回,来露西安娜家旅馆住宿的客人送来几个芝士香菇馅的馅饼,那个香气四溢啊!这香气令我不禁联想起智利那位推崇社会主义的已故总统阿连德,因为阿连德说他的革命“带着红酒的味道和empanada的香气。”

智利人对酒的消费量很大,大大小小的酒庄很多。除了红酒,他们还爱喝Piscola,Piscola顾名思义就是Pisco(译作“皮斯科酒”,葡萄蒸馏酿制的烈酒)兑可乐加上冰块。人们好像不爱喝矿泉水,却爱可乐和其他饮料。智利街头特色饮料MotoconHuesillos,老板把一小把煮熟的麦粒放到杯子里,再加一大勺特殊配制的糖水(冰凉冰凉的),最后配上一枚黄桃干,喝起来甜而不腻,黄桃干酸酸甜甜,好吃得很。MotoconHuesillos是我最喜欢的智利饮料,直到现在还念念不忘,容我咽一下口水。

陈广燕个人:WanqianGuangyan

从小就有一个心愿,破千卷,行万里,领略万千世界的奇妙。我手写我心,分享见闻。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哪家最好
黑龙江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shaliwen.com/zlly/1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