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舶来堂
舶来堂的诞生,旨在为大家翻译在国外的一些牙科科学研究文章,希望大家能和我们一起进步~
(大家放心哦~发布出来的这些文章,我们都已经买了版权的~可以大胆放心地收藏起来~)
今天这篇文章的作者Mahn明年会来中国,欲知详情的小伙伴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进行报名哦~
智利美学大师Dr.Mahn深圳香港巡回课程
大块填充复合材料已上市多年,目前是回顾此类材料从面世、发展、到当前趋势和未来选择的超好时机。
大块填充复合材料首次上市之时就被誉为真正的创新产品。我们使用复合树脂材料在后牙进行分层处理已有40多年历史,而我们当中也有很多人并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使分层技术成为了强制技术。理解为什么要使用某种特定技术的原因是正确评判技术优缺点的关键所在。
基本上可将原因总结为四点:
1.美学效果:很明显,涉及牙本质、牙釉质和色泽色调的分层技术和仅有标准半透明度的单层处理技术相比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最终效果。从大块填充技术来看,此处所述的原因则可以轻松否决,因为从客观上来看,绝大多数后牙修复都只采用一种色泽而且大多数患者都对修复结果表示满意。
2.减少体积收缩:复合材料用量越少,体积收缩幅度越小。
3.降低收缩应力:此项原因比较符合逻辑,同时也是根据材料的配置因素而确定出的原因。有意见认为,如果某一层的非粘附表面积大于其粘附表面积,则收缩应力会相应降低。尽管已有充分的体外证据支持C因素的相关性,但临床相关性则尚未获得证实。I类修复体的C因素并不理想但存活率很高,而V类修复体的C因素很理想但存活率却很低,通过这一事实就能轻松证明上述说法。此处举例表明,C因素仅仅是直接修复成功的诸多决定因素之一,而且通常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4.固化深度: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了,毕竟在大块填充复合材料面世以前,固化深度只有2mm的增量。部分研究表明,特定复合材料的固化深度甚至低于2mm。这也是为什么所有分层上的最大厚度都限制在2mm的原因。如果不做这样的限制,则置入到窝洞内更深区域的复合材料一定不能获得足够的光线进行充分的固化。在探讨了所有这些因素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和大块填充技术的距离并不遥远。如果复合材料能够在厚层上涂抹时能够降低应力,与此同时提高半透明度并获得更高效的光固化处理,则大块填充技术是可行的操作。大多数情况下,缓解收缩应力都会采用具有较低弹性模量的填充材料。这些材料的作用是在复合材料的聚合过程中释放应力[4]。第二个方面即固化深度则通过提高半透明度来实现,其效果在于增强光对材料的穿透。因此,固化深度也获得了增加。这一点也同样证实了其真实性。除此之外,一些企业如IvoclarVivadent等也对更深度区域的聚合过程进行了改善,在配方中新增研发了光引发剂(如Ivocerin?)。
时至今日,各大牙科制造商都提供了大块填充复合材料。大块填充复合材料基本上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为需要使用最终覆盖层的流动性大块填充复合材料,第二类为可塑形大块填充复合材料。一般来说,这些材料都能提高修复工作流的效率,因为这些材料都能通过单次增量技术(可塑形条复合材料)或者两次增量技术(流动性复合材料替代牙本质及可塑形复合材料作为覆盖层)来进行填充。和传统分层操作相比,这些方法明显更快也更易于实施。但大块填充材料的半透明度通常过高并且会让褪色光泽穿透修复体,尤其是用于替换汞金属填料时。这种情况也让大块填充材料的优势大打折扣。当然,临床证据已经证明,新型大块填充方法所获得的效果和传统多层技术所获得的效果相当。
幸运的是,新的发展通常能够为新的技术铺就道路。这里我是指IvoclarVivadent所开发的Aessencio技术。Aessencio技术能够让复合材料在光固化之前达到较高的半透明度,同时在材料聚合过程中调低材料的半透明度。聚合完成后,材料能够表现出牙本质般的半透明度并且能够有效掩饰大多数的褪色。医生可以遵循高效的程序步骤来完成填充处理,因为TetricEvoFlow?大块填充材料也采用了Aessencio技术并且结合使用TetricEvoFlow?大块填充材料作为最终覆盖层。绝大多数临床情况下,两步操作就已经足够。与此同时,患者将获得充分的美学修复。此外,随着近期通用型粘合剂的推出,整个粘固修复方案也会变得更加具有可预见性,因为这种组合已不再需要进行牙本质蚀刻处理。牙本质蚀刻处理也是过去几年来粘合技术较为多变也较为敏感的原因之一。近期发表的多元分析指出了可预判型临床方案的重要性,因为体外试验和临床性能之间缺乏良好的关联。此外,临床试验及其他研究提出了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蚀刻方案能够获得理想的性能效果。
以下临床病例证明展示了这些材料的使用情况。
临床病例
一名33岁患者的上右4牙齿汞金属修复失败且没有邻间接触(图1)。将汞金属填充清理掉并置入橡皮障(OptraDam?)以后,将成型片、楔子和环圈插入(V4Triodent)。使用磷酸对牙釉质进行蚀刻(TotalEtch),然后用水冲洗(图2)。后续使用新型VivaPen涂笔来涂抹粘合剂(Adhese?Universal)并仔细将粘合剂刷到整个窝洞的牙齿结构上,操作持续20秒(图3)。接下来等待溶剂蒸发直至亮面固定薄膜成形。随后使用Bluephase?Style第三代固化光灯进行光固化处理。
01–术前状况
02–使用TotalEtch进行牙釉质蚀刻
03–用VivaPen涂笔涂抹通用型粘合剂
将TetricEvoFlow涂抹到邻面洞形和窝洞底部(图4)。起初,材料和其他流动性大块填充材料的半透明度一样。这种半透明度使得材料很难掩饰褪色(图5)。
04–涂抹TetricEvoFlow大块填充材料
05–光固化前的TetricEvoFlow大块填充材料。较高的半透明度有利于光穿透。
(图6)显示了固化过程中材料半透明度的改变,同时材料开始掩饰其包裹下方的褪色。然后推磨最终的TetricEvoCeram大块填充材料复合层。将过量的复合材料仔细清理掉,在最终聚合处理前让填充轮廓与解剖学外形充分吻合(图7)。
06–固化后,TetricEvoFlow大块填充材料表现出了牙本质般的半透明度并掩饰了褪色。
07–TetricEvoFlow大块填充材料作为最终层进行涂抹。所有过量材料都在固化前清理掉。
一个步骤就能完成此项操作,因为绝大多数窝洞均在之前已经用TetricEvoCeram大块填充材料进行了填充。经过最终固化处理后,使用OptraPol对修复体进行打磨抛光。然后涂抹FluorProtectorS。已制作完成的修复体和天然牙齿结构非常的相似。基本上无法发现咬合面和正面上的边缘(图8)。X射线扫描显示两种材料(即流动性和可塑形两种衍生版本)都拥有出色的不透射线特性(图9a和b)。
08–1周后完全修复。咬合面视图
09a和b–修复前后的X射线检查影像。流动性和可塑形衍生版材料都拥有充分的不透射线性。
结论
最后总结,使用TetricEvoFlow大块填充材料和TetricEvoCeram大块填充材料的“大块填充技术”能够让我们更有效地应对修复治疗,而且和传统分成技术相比不会出现任何效果减弱。C因素不再是问题,因为收缩应力得到了释放。和预期一样,边缘缝隙没有更频繁地出现而且相比传统分层技术也没有变大。大块填充材料的应用明显更快,而且大多数病例的美学效果都和传统复合材料相当。在Aessencio技术的帮助下,传统后牙复合修复材料在半透明度上的差异已不再具备相关性。由此也为该类复合材料设立了新的可能。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转载请注明:http://www.aoshaliwen.com/zlqz/21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