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呀,听说哪里又发生地震了,太可怕了!
大潘:地震是地壳的一种运动形式,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呢
小美:纳尼,这还自然现象呀,那不是经常会发生呀!
大潘:是的哦,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万次呢。
小美:太可怕了。。。
大潘:其实也没必要恐慌啦,让我们模拟地震,进一步了解它吧!
视频
材料
纸方盒、尺子、米粒若干、塑料方块若干、勺子步骤
1.在方盒上方堆上三堆米粒,每堆米粒之间留有一定间隔。2.准备一把尺子,连续敲击盒子一侧,观察米粒变化。
3.用塑料方块在盒子上搭建不同高度的建筑。
4.用尺子在盒子一侧敲击,观察“高楼”情况。
现象
5.连续敲击后,三堆米粒的位置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靠近敲击点的米粒散得很开,稍远的两堆米粒并拢在一起形成一大堆米粒。
6.连续敲击后,塑料方块搭建的建筑物都坍塌了,尤其是高层建筑坍塌得越发严重。
原理
地震是地壳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拓展
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与人工地震。
1.构造地震:构造地震亦称“断层地震”。地震的一种,由地壳(或岩石圈,少数发生在地壳以下的岩石圈上地幔部位)发生断层而引起。地壳(或岩石圈)在构造运动中发生形变,当变形超出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就发生断裂,在构造运动中长期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造成岩石振动,从而形成地震。波及范围大,破坏性很大。世界上百分之90以上的地震、几乎所有的破坏性地震属于构造地震。目前已记录到的 构造地震震级为8.9级(智利,年5月22日)。
2.火山地震: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火山在其活动过程中,岩浆冲破围岩引起震动。这类地震可产生在火山喷发的前夕或在火山喷发的同时。火山地震为数不多,只占地震总数的7%,其特点是震源仅限于火山活动的地带,一般深度不超过10千米的浅源地震,震级较大,多属于没有主震的地震群型,影响范围小。
3.陷落地震:陷落地震地震种类的一种。因岩层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称陷落地震。主要发生在石灰岩等易溶岩分布的地区。这是因为易溶岩长期受地下水侵蚀形成了许多溶洞,洞顶塌落造成了地震。此外,高山上悬崖或山坡上大岩石的崩落也会形成此类地震。在石灰岩等易溶岩分布的地区,时常会发生塌陷地震。这类地震为数很少,约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虽距地表较浅,但危害性较小。
4.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而引起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人类活动引起的局部地区异常地震活动称为人为诱发地震,简称诱发地震。目前已发现的能诱发地震的活动包括水库蓄水、注水抽水,采矿和地下核爆炸等。
5.人工地震: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另一类为非炸药震源,如机械撞击,气爆震源,电能震源和大型水库等。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往期精彩实验回顾:
观看更多实验请移步科学小实验目录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shaliwen.com/zlhj/27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