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智利 >> 智利首都 >> 正文 >> 正文

从ldquo车厘子自由rdquo

来源:智利 时间:2021/3/21
维舟,专栏作者,南都观察特约作者全文余字,读完约需6分钟

“车厘子自由”最惹人争议的一点,在于它透露出浓厚的消费主义气息。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它类似于所谓的“小确幸”,是生活中可把握的“小而确定的幸福”,但“小确幸”既未必是消费界定的(看到很美的晚霞也可以是),更不一定需要花那么多钱(买杯咖啡同样可以获得),因为那本质上是一种内心的精神感受,不是由“想买就买”决定的。

近两年,“车厘子自由”这个略带几分戏谑的说法在网上很流行。顾名思义,这是指“购买车厘子时无须顾虑生活开销、为钱发愁的状态”,被视为初步实现财务自由的标志——之所以特别提到车厘子,只是因为它作为“水果中的奢侈品”,象征着个人凭借可支配收入、享有一定生活品质的某种基准线。

这最早出自年春节期间的一篇爆款网文《26岁,月薪一万,吃不起车厘子》,其中以一位据说是一线城市白领的口吻感叹,自己虽然月入过万,但却享用不起车厘子。值得注意的是,文中还提到了女性财务自由的15个阶段,最基本的是辣条自由,随后是奶茶自由、视频网站会员自由、外卖自由、星巴克自由,然后才是车厘子自由,口红自由等等。类似的,也有人将财务自由划分为9个阶段,而车厘子自由仅是最低的“菜场自由”这个阶段,即“在菜场只要自己愿意买哪种菜就买哪种菜,不看菜的价格”。

▌由消费界定的有限财务自由

如何看待这个说法?各方可谓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这道出了自己生活中的真实处境,但也有人谴责这不过是“跟风贩卖焦虑的一个幌子而已”,还有些人不满“自由”被简单地与购买力画上等号,把这看作是年轻一代堕入物质化消费主义的体现,而剩下的一些人干脆不屑一顾,认为这只是个梗,既不值得认真对待,更无必要深究。

这的确只是个流行文化现象,但它能流行起来,却势必是因为契合了普遍的社会心态,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绝非偶然。如果社会学者忽视了这个梗所透露出来的信号,才是失职,相当于浪费了一次解读中国社会变化的极好机会。

在“车厘子自由”的调侃背后,尤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虽然看似是一种“初步”的有限财务自由,仿佛还徘徊在最低阶的门口,但其实这已经不再是“生存”的问题,而是如何“生活”得更好的问题。“车厘子”原本就是港台对“樱桃”的英文cherry的直接音译称呼,通常指进口樱桃,在一些线上生鲜平台的售价每斤约元,而国产樱桃则要便宜近一半。换言之,“车厘子”本身就是一种非必需商品,一日三餐不吃它也能活得好好的,所谓“车厘子自由”所涉及的也就是一种以消费界定的生活质量,也意味着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已脱离温饱。

▲售货员正在向顾客推售来自智利的车厘子。?guojiguoshu.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shaliwen.com/zlsd/237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