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快成了“史诗级(不是因为内容,是因为写了太长时间)”的南美游记,终于写到了阿根廷篇。这南美游记,从去年五月初回国隔离的时候开始写,到现在马上就一年了,一共才写了六十多集。要按以前一天一集的速度,本应该是两三个月就完成的事,一举拖了一年,可见时间这东西,要浪费起来实在是太容易了。 题外话就不多说了,赶紧把阿根廷篇写完才是正事。好在,这阿根廷篇会比我之前预期的少很多,我是3月5号入境阿根廷,到3月16号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日游之后,就再没有任何旅游的内容,全都是疫情了。我本来以为从5号到16号得写个十来篇,昨天晚上看了看那时候拍的所有照片,发现有几天是睡过去的,有几天是纯赶路连照片都没几张的,看样子,再有个五、六篇,这南美游记就能彻底完成了。 书归正传,早上起床,退房出发,昨天的计划是先去看看那车保险是否能买。我们按照大门上写的时间到了那里,得到的消息是仍然买不了,虽然很无奈,但也无所谓了。 从车险营业点出来,因为车就停在路边,我这才看到右侧被溅上了好多水泥点子。这要是在其他国家,估计也就算了,但是在阿根廷,我顿时觉得很不爽,跟Diego说,咱们得回酒店去,让他们给我擦干净了。 回到酒店,前台的老哥倒是不错,立刻找了块湿布来给擦了,于是我们干干净净、高高兴兴的出发去看今天的景点了。 今天看了两个地方,第一个是个教堂和一个小博物馆。这个教堂据说很古老,是不是阿根廷全境的第一个教堂来着。这个地方也不是我自己发现的,是Diego听他家里的谁告诉我们的,建议来这里看看。 先看看教堂的外观吧,在这儿还请了个讲解,但我现在还能记住的信息非常少,隐约记得这个教堂是当地一个望族出资修建的,时间可能是西班牙人到这边开始殖民之后没多久。
教堂里面不算大,这三张照片就是全部,第三张照片是第一张右侧那个拱门里面。
这个教堂曾经是个很辉煌的地方,看看这些现在仍然金光灿灿的装饰,还有后两张照片里是教堂后部,二层楼板下面的雕花,很独特。
我记得,教堂墙上的画,有些是原始的,也就是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画,应该是第一张照片里那些已经不怎么看得清楚的。
这个,我个人认为是洗礼池,每个教堂里必须有的一个物件。 说起洗礼,有个蛮好玩的故事。米格尔和Diego的父亲是一位无神论者,所以他的每个孩子出生之后都没有做过洗礼。但是,孩子们的外祖母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这位外祖母曾经趁着一次单独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悄悄的给他们做了洗礼。后来,也是巧,他们的父亲有一次坐飞机时,邻座是一位神父,于是就聊起来说“当初你家孩子们的洗礼就是我给做的”。这下可严重了,米格尔和Diego的父母差点因此而离婚,好在,最后父亲还是相信了自己的妻子也并不知情,所有的事都是外祖母一手操办的,才总算是没有离婚。
我们在教堂里待的时间不长,讲解员就是卖票的姑娘,在她给我讲的所有事里,只有一件我记得非常清楚。在教堂旁边有一个豪宅,是当时一个西班牙大地主家的,这家的女主人亲自安排,把自己11岁的女儿嫁给了一个显贵,然后,这姑娘在12岁的时候死于难产。 之所以印象深,并不是因为这件事本身,而是刚巧就在几天之前,有位朋友发给我一个链接,是个纯粹为了抹黑伊朗的文章,一开篇就说“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有钱的男人可以娶年仅九岁的女童,这就是伊朗”。当然了,在这个活生生的例子里,姑娘已经十一岁了,所以,我相信那位作者仍然可以说,姑娘妈妈所属的西班牙这个国家,以及所信奉的天主教,仍然要比允许娶九岁女童的伊斯兰教和伊朗这个国家更加高尚。还有,写到这儿突然想起来,不知道世界上有童养媳这种事的国家,除了中国还有没有其他国家有呢? 这张照片里的雕像就是在说这件事情,但我没弄明白两尊雕像分别是谁,左边的似乎是这位不幸的姑娘,右边的难道是她的母亲吗?
看完教堂,我们又去看旁边的一个博物馆,我也没太弄清楚,这个博物馆是不是那位不幸的十一岁姑娘曾经的家。在这边就没有人给讲解了,Diego看着介绍文字给我说过一些事情,但现在也不怎么记得了。 就乱看照片吧,这些沙发和椅子都是展品,应该是当时的原件。那个长条沙发上放着的纸片上写的是“请勿坐和触摸”。
墙上挂的画挺好玩的,不过最后一张跟前面三个并不是挂在一起的。
再来一组乱看,尤其倒数第二张照片,那些是啥?
这里也有讲到矿产的地方,整个南美洲各种矿藏相当丰富。我记得后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跟两位中国人一起合租公寓,其中一位男同胞,虽然他也开车穿越了玻利维亚,对那里的了解却仍然几乎为零。当他听我说起玻利维亚前总统用贩毒等方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时候,用鄙夷的口吻说“这完全就是反人类的做法,玻利维亚有那么多矿产,挣钱应该非常容易才对”,可他却不知道,时至今日,整个南美洲绝大部分有价值的矿产仍然掌握在欧美列强手中。
这条狗显然不关心任何反人类的事,也不关心谁能娶九岁女孩,更不关心三从四德都是些啥,它睡的很舒服。这所曾经的豪宅有着相当厚实的墙壁,让屋里的气温非常舒适。
继续乱看,第三张照片里的东西,又不知道是啥。
这是个图书馆,我喜欢,尤其看第三张照片的背景,这应该还是个有历史的图书馆呢。
这两张照片很无厘头,应该是博物馆的院子里,但我完全想不起来当时为啥要拍这些照片。不过,这说明博物馆已经看完了,我们准备出发去下一个地方了。
中午饭我们是在昨天的同一家饭馆里吃的,我记得老板看见我们又去了还挺高兴。他家的前菜(或者应该说是汤)总是很有特色,今天是一种类似于小米粥的东东上放了点肉末,也很好吃。还有,顺便说一句,阿根廷的早饭总是超级难吃,他们的早点全都是甜的东西,我和Diego都不怎么吃的惯。
从很早很早之前,甚至我还没从国内出发之前,就已经确定了一个日期,必须在3月17号之前到布宜诺斯艾利斯,这是因为当时约了一位旅友,他想跟我一起去智利玩。所以,从很早很早之前,还是米格尔跟我在一起的时候,Diego就已经开始帮我研究阿根廷北部都有啥可玩的,他当时计划了很多地方,还包括去西边,虽然布宜诺斯艾利斯在东边,因为他觉得时间很宽裕。当我们真的入境阿根廷之后,去西边的计划被我给否决了,因为时间其实也不算宽裕,而且我是想先去乌拉圭绕一圈,把这个小国家解决掉,然后再去布宜诺斯艾利斯。 于是,我们的大方向确定为向着乌拉圭边境走,沿途看几个我比较感兴趣的地方。今天下午要去的就是其中之一,一处彩色的地貌。 我喜欢请导游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省心,比如要去的这个地方,我只是从Diego给我看的各种图片里选出了它,然后就啥也不用管了,按照Diego的路线开车走就是了。这个地方在山里,路上的景色已经蛮漂亮的了。
我们就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从高处看很漂亮。
给二哈也拍个纪念照留念一下吧,只可惜个子不够高,这张照片是把胳膊举到最高盲拍了好多次之后,最好的一个结果了。
从刚才停车拍路那个地方,继续往山上走不太远,就到了停车场,再给二哈拍个留念照,从这里已经能看到要看的彩色地貌了。
从停车场,顺着这条路往前走,能到距离更近一些的地方。
只可惜,走到最前面,还是有些缓坡挡视线。
这是其他方向的山,虽然没有那么色彩斑斓,也挺好看的,尤其我挺喜欢这张照片里那些斜线的感觉,还有云彩的影子。
跟这些彩色的山峰合个影,然后就准备往回走了。来的时候是下坡,回去可是上坡了,这儿海拔四千多米,走起来挺费劲的。
往回走的路上,拍了两种这边的特色植物。第一个也不能算太特色,只是个仙人球而已,只是那金黄的颜色很好看。
从山里回到公路上之后,Diego建议我们今天晚上就在附近的一个小镇上住宿,因为在这儿大概率能买到车保险,而我们原定要去的那个地方只是个旅游景点,未必能有。我同意了他的建议,我们进入小镇,先找好了住的地方。这家酒店相当好,停车方便,房间很好,环境也很舒服,而且,这家酒店的房间里有纱窗。我一直都很纳闷,为啥整个南美洲几乎就看不到有纱窗这种东西,尤其他们并不是不需要,很多地方是有各种小飞虫的,包括有蚊子。
都安顿好之后,Diego跟前台打听了一下,果然这里能买到车保险,而且当时已经晚上六点多了,还是营业的。按照前台老哥的指点,我们很顺利的买好了保险,这保险最短可以买一个月的,当时考虑着去智利有些地方需要在智利和阿根廷之间来回来去过境,所以买了个半年的,那个时候实在没想到,短短十几天之后竟然就卡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动不了了。 保险的事解决的很完美,今天的最后一件事“晚饭”,也解决的很完美。在这个小镇上有种特色的烤羊肉,非常好吃。又一次是酒店前台老哥的指点,我们进了做这种羊肉最出名的一家餐厅,吃到了一顿真心非常美味的羊肉。
我记得特别清楚,那羊肉的量很大,我是如论如何也吃不完,刚巧饭馆外面有好几只流浪狗,一直眼巴巴的在窗口看着我们。Diego是个家里养了猫也养了狗的人,他趁着我还在慢慢享用美味的时候,出去了好几趟,把他也吃不了的肉都喂给了那些狗狗们,它们吃的那是相当的开心。 最后,我也吃饱喝足之后,我们一起把所有剩下的羊肉都拿了出去,有一只最聪明的狗,一直在门口等着,果然被它给等到了,我估计那些羊肉一定能让它吃到今天晚上做梦都会笑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oshaliwen.com/zlsd/25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