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智利 >> 智利首都 >> 正文 >> 正文

聂鲁达嫉妒偏颇的他,却给日渐衰颓的诗歌

来源:智利 时间:2023/3/22

聂鲁达:嫉妒、偏颇的他,却给日渐衰颓的诗歌获得了重生

没有任何一个诗人,无论是表现主义的、未来主义的、达达主义的还是超现实主义的,能像巴勃罗聂鲁达这样充满尊严、淋漓尽致地代表我们的时代——阿马多·阿隆索

▲巴勃罗·聂鲁达(PabloNeruda,年7月12日-年9月23日)

前言

年7月12日,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世纪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巴勃罗·聂鲁达出生于智利南部的小城帕拉尔。

在阿根廷、哥伦比亚等邻国盛产小说家的时候,智利,这个南美大陆西岸狭长的国度,却孕育了两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

第一位是年的获奖者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她同时是整个拉丁美洲第一位获得该荣誉的文学家。第二位,就是巴勃罗·聂鲁达。并且,由于年青时的短暂相识,聂鲁达一直将米斯特拉尔视为自己的启蒙老师。

▲年轻时的巴勃罗·聂鲁达

那么,聂鲁达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又为何能在20世纪,诗歌已经衰落的时候,坚持创作诗歌呢?

首先,他是个对小说家充满“嫉妒”的诗人。

聂鲁达从小就非常爱读小说。

年,就在刚刚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应电台邀请,聂鲁达与小说家好友加西亚·马尔克斯进行了一次对谈,他在谈话中坦言:“(如果)一个人要去乘火车,然后买了一本我的书,我觉得这不太正常。”

这当然不是说他看不起自己的创作,聂鲁达认为,诗歌是一种诗人与读者间灵魂的共振,应该是隐秘而庄重的。只是同时,他也十分羡慕马尔克斯,能够用更加富有叙事性的作品,表达更多入世的观点,从而实现对读者的教育意义。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JosédelaConcordiaGarcíaMárquez,年3月6日-年4月17日)

其次,立场偏颇的外交官。

23岁时,已经小有名气的聂鲁达像许多拉美文学家一样,被赋予领事头衔,开始了辗转多地的海外生涯。在见闻的不断拓宽中,他最终成为了一名立场偏颇的外交官。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西班牙语:FranciscoFranco)

为什么这么说呢?

聂鲁达曾辗转缅甸、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地,他将在东南亚、南亚的生活命名为“灿烂的孤独”,这期间,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大地上的居所》,表达自己作为一个异乡人,骤然面对一切陌生文化的时候所感知到的兴奋与忧伤。

到了西班牙之后,一切开始变化,他的创作则有了更鲜明的个人色彩。年7月,佛朗哥发动军事政变。聂鲁达的朋友,西班牙诗人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卡的死亡和人民阵线的奋勇斗争给了他极大的触动,他的政治立场开始转变。

然而,领事的身份只允许他表达中立的观点,因此聂鲁达只好以匿名的方式发表诗作,表达对西班牙共和国的支持。著名的《西班牙在心中》就诞生在这一时期。

这样的倾斜立场虽然不被智利当局认可,但对于聂鲁达本人来说,他终于找到了自己一生追求的理想。虽然聂鲁达一直是一名外交官,但可以说,此前他只是在智利的政坛边缘试探。而从这个时候开始,聂鲁达才真正有立场、有目的地涉足政治。

从此,聂鲁达将对智利、对海洋、对南美大陆的爱意延展到对整个世界人民疾苦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shaliwen.com/zlsd/28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