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又到了年中总结的时节,各家新能源公司的半年报陆续出炉了。
在看到天齐锂业的财报之后,我隐约想起,自己手上似乎还握着持股锂业公司的基金。
带着点小雀跃打开APP之后,我发现这个基金里持有的不是天齐锂业的股,是赣锋锂业。
而标有“赣锋锂业”字样的颜色,是绿的。
整支基金的颜色,也是绿的。
不过幸好,我花在买这支基金上的钱,只有两百块。此前手里天齐锂业的股票,也早在的高点卖掉了。
但话说回来,天齐锂业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是真的好看:营收.96亿元,净利润.28亿元。
做个简单的对比,惹了车圈众怒的宁德时代,虽然营收高出一个量级达到了.7亿元,但哪怕被称是“让车企为之打工”,净利润也不过81.7亿元。
这么看,天齐锂业简直是赚翻了!
然而即便是公布了这么亮眼的财报,天齐锂业的股价也没有应声而涨。
这和近两年,大家对这家公司的态度是一致的——锂价周期性很强,锂矿公司本身的业绩波动也很大,风险很高。
尤其对“有前科”的天齐锂业,其进行过不止一回“蛇吞象”的并购案,公司的债务情况一直不乐观。
以至于今年7月,天齐锂业正式在港股上市之后,有人认为天齐锂业就是来“拿钱还债”的。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是亘古不变的原则。
但我们今天要聊的,是天齐锂业这个锂业巨头,为什么赚这么多钱,凭什么赚这么多钱?
01.锂价命运般的周期性
在上个毕业季的时候,我曾经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说当代大学生的高薪工作之一,是进猪场。
我并不是忘了打引号,因为此猪场并非网易那个彼“猪场”,是真真正正养猪的猪场。
给出的薪资不可谓不高,毕竟本科生16w、硕士生20w、博士生40w起的年薪,除了互联网、芯片设计等少数行业,已经很有吸引力了。
于是猪场,就理所当然的“引诱”到了不少毕业生捧起《母猪的产后护理》,从此参与进了猪的一生。
这其中甚至包括、大学的毕业生。毕竟“有野心”的猪场为了争抢市场份额,不惜开出1-4w的月薪,来招徕高端人才。
而猪场之所以肯花大价钱招人,一部分是因为工作辛苦招人不易——即使现在养猪行业已经现代化了,但这依旧是份又脏又累的差事;
另一部分,则是因为年那场非洲猪瘟的影响,猪肉价格疯涨,整个行业都在加大产能进行扩张。
结果过了没两年,因为大规模的扩产,猪肉价格又开始下跌。整个行业来了波心电图般的大动荡。
相信大家应该还多少记得,我们国家在非洲猪瘟爆出来之后的那段时间,接连向市场投放了好几批储备猪肉以稳定市场价格吧。
猪肉价格的波动,就属于周期性波;锂价,也是一样。
天齐锂业在年上半年能收获83.98%的净利率,按官方的说法,.28亿元的利润是这么来的:
①“新能源汽车景气度提升,锂产品销量和售价增长”——现在锂产品市场上供小于求,我们卖货挣了不少钱!
②“联营公司SQM的业绩有大幅增长,公司的投资收益大幅增长”——之前费老劲收购股份的公司终于赚钱啦,我们拿到不少收益!
那么SQM(智利化工矿业公司)的利润又是从哪来的呢?同样离不开产能扩张及锂价上涨。
所以,以上两个因素实际可以归为一点,即锂价的周期性波动。
今年上半年天齐锂业虽然赚得盆满钵满,但在年业绩获得超预期增长之前,持续3年时间,有不少人都怀疑这个公司随时可能倒闭。
理由,也和锂价的周期性分不开。
年,天齐锂业花42.26亿美元收购了SQM公司23.77%股权。
当时的天齐锂业,账面上现金流不足40亿美元,而SQM则是全球头号锂业巨头。
为了筹足这笔钱,天齐锂业又背上了35亿美元的贷款。
为啥要用“又”?因为天齐锂业这回的“蛇吞象”行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是年天齐锂业收购澳大利亚泰利森的股权,而泰利森是当时全球第四大锂业巨头。
虽然天齐锂业成功因此掌控到了世界上最大、品位最高,同时也是锂材料开采成本最低的盐湖矿——智利阿塔卡玛盐湖。
但这笔生意看起来却亏大了,因为锂价跌了。
这一跌,就是两年。
股权收购案发生在年的11月,此时碳酸锂价为将近9万元/吨,但在这之前的年底,碳酸锂价格就已开始呈下降趋势。
直到年6月,碳酸锂价格触达到了4.4万元/吨的谷底,才开始再次反弹回升。
受此影响,SQM公司的股价,也从收购案发生时的65美元/股,一路下行至年3月的14.48美元/股,两年不到的时间蒸发了超70%,偏偏天齐锂业是在高点接的盘。
至于天齐锂业自己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亿元的长期借款,简直像是吸血的蚂蟥,在-年不断产生着高额利息,再加上锂价崩盘造成的业务亏损,整个公司的财务数据糟糕得没法看。
在金融机构的眼中,天齐锂业这幅即将“风吹鸡蛋壳”的状态,距离公司凉凉也没有多远,自然纷纷看衰。
于是这家明明拥有全球锂价定价权的锂业公司,在参股全球最大锂业巨头之后,市值却遭到腰斩。
直到年碳酸锂价格再度起飞,天齐锂业的业绩才重新变得好看起来。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锂价的周期性。
02.锂:白色石油
电动车最近的两波涨价潮是因为什么?
除了缺芯,还因为电池涨价。
但宁德时代也没少明里暗里地埋怨自己受委屈了,何况电池厂商的利润率确实也降了。
所以原因,还要往产业链的上游进行追溯,这个上游就是车企、电池厂商都提到过的“原材料价格上涨”。
锂,就是重要的原材料之一。
上文我们提到了锂价的周期性波动,让天齐锂业结结实实过了两年苦日子。然而当时的锂价下跌幅度,比起年开始的锂价上升幅度,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每吨价格从10多万元跌到4万元算什么,从4万多涨到40多万才是真的猛!
原本波浪状的价格曲线,年开始几乎成了一条陡峭的直线。
但如同价格上涨,是从上游锂价一路传导到电动车的终端价格一样,电动车的需求猛增,也是这么一路传导到锂的需求的。
现有市面上的电动车,其使用的电池无论是走磷酸铁锂路线、还是三元锂路线,甚至有些车企想要尝试的磷酸锰铁锂模式,都离不开锂。
所以新能源发展得越红火,对锂的需求也就越大。要想发展新能源,将未来这一新兴产业的主导权掌握到自己手里,就不能放弃对锂的争夺。
锂,这种柔软的银白色碱金属,俨然已经成为“白色石油”。
(关于锂的这一场矿业战争,可以去看公社之前的一篇万字长文《为了石油,他们可以杀很多人!为了锂,也是!》)
可为什么在-年的时候,锂的需求明明也在上涨,锂价反而跌了呢?
因为在这段时间,锂的产能增长快过了需求增长。
根据国金证券的一份有色金属行业研究,通过复盘澳洲锂矿的供应周期可以得出,一座锂矿从从勘探到开采平均需要6-8年:
开矿之前的勘探和研究阶段的准备工作,平均耗时5年以上;
调研结束后的矿山设计准备、调试、审批阶段平均耗时1-2年;
矿山生产到投产阶段平均耗时1-2年;
此外,停产后复产矿山投产周期平均在2-5年。
根据年锂价长达两年的“跳水”时间反推,全球锂矿上一波的集中勘探和开采工作,是在-年开始的。
那么在-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曾毓群研究出了一项关键技术,这项技术让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增大,困扰电动车许久的续航问题得以解决,随后他创办了宁德时代;
特斯拉ModelS量产版下线;
……
电池技术的突破和电动车“鲶鱼”的闪亮登场,让全世界都看见了新能源汽车的广阔前景。
换句话说,风口已显,赚钱的时候到了!
于是很多企业投向了锂矿或锂盐湖的开发,准备趁着电动车大卖的趋势,靠锂大赚一笔。
然而好景不长,在市场经济的供求关系铁律下,这一波集体行为却导致了锂的供大于求,锂价反而跌下去了。
锂价这一跌,下游不要紧,要命的是上游矿企撑不住了。
很多矿企因锂价下跌导致的亏损、股价崩盘而无以为继,要么破产倒闭,要么减产,暂缓产能扩张都已经是情况不错的了。
这么一看,天齐锂业能撑过来的确实属不易。澳洲矿山Alita和Altura就因锂价的大幅回落而出现了债务危机,分别于年8月和年10月宣布破产。
但情况很快又变了。
年全球新能源车的销量激增,带动了锂需求的猛增,但同时锂的产能却相对有限。
由于不少锂矿、锂盐湖,都在-年锂价下行的这一波当中关停或减产,短时间内并不能重新开采。
别忘了,前面刚刚提到过,停产后再次复产的矿山,投产周期平均在2-5年,而开发一个新矿山,要6-8年。哪怕从年开始恢复此前停产的矿山,开采出的锂最快也得年才能供应到市场上。
同时,新能源车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两相对应上,供需的缺口在年正式拉开,并且经预测,锂的需求缺口可能要到年才能扭转。
于是全球锂价直接起飞。
这,也就是天齐锂业在财报里提到的高行业景气度。
03.这钱,该赚!
天齐锂业的财报一出,可能大家第一时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shaliwen.com/zlhj/29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