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那边有房子塌了,
就过去看热闹,
但过去发现居然是我家的房子塌了,
一看我的眼泪都留下来了。
-01-
最近,好像全世界都在闹,英国街闹,西班牙街闹,韩国街闹,法国街闹,黎巴嫩街闹,昨天,南美洲的智利也开始闹。
香港废青们的闹腾好像病毒一样,在内地这里遇了阻,却越过了大西洋,太平洋,几乎全部的被欧洲,美洲各国的年轻人们照搬照抄学了过去。
上周起,大洋对岸的智利闹了起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年轻学生针对地铁票上涨引发了示威活动。
一些极端示威者肆意纵火,破坏地铁,对公共设置打砸抢烧,和废青们的行为如出一辙。
18号的当天,一伙暴徒直接纵火烧了整个火车,当晚还冲到圣地亚哥的一家制衣厂焚烧,截止今天,已经造成了至少8人死亡,44人受伤,近多人被捕。
而这群年轻人暴力抗议的原因是:
智利政府在10月6日决定把地铁的价格从比索涨到比索,提高了30比索(折合人民币3毛钱)。
军方装甲车进入首都
地铁涨价3毛钱,首当其冲的应该是上班族,学生并不是地铁的主要使用者,学生特殊身份还可以办学生卡,可学生并不买账,开始示威,不过这场普通的游行似乎朝着“香港”的方向发展。
智利的年轻人和香港废青们一样跳闸进地铁、打砸地铁的设备,智利中央银行被纵火,示威者拉起栏杆堵路,甚至放火烧了火车。
19日,智利总统皮涅拉用“战争”一词来形容局势,他说:
“我们正处于一个强大敌人的战争中,这个敌人毫无限制的使用暴力。”
智利地铁里混乱的学生
不过相比香港的忍耐,智利总统决策就很果断!
眼看局势失控,智利总统直接宣布圣地亚哥进入紧急状态,军方将接管城市管理权,装甲车直接开进首都,被捕的示威者被“抓”了一地!
前几天,智利的前总统、联合国人权专员巴切莱特还在批评香港“禁蒙面法”限制了市民自由,转头自己国家的年轻人就开始带着面罩打砸抢烧,逼着总统不得已实行“宵禁”。
不得不说,这波打脸,来的十分及时!
(宵禁就是禁止夜间的活动,一般在战争状态、全国紧急状态或者戒严时期使用)
巴切莱特指责“禁蒙面法”
-02-
香港废青乱局,看似是因为香港民众反对“修改法例”,现在智利骚乱,看似是因为地铁涨价3毛钱,但这些表象的原因真的就是根本吗?
当然不是,这次的“地铁3毛钱骚乱”已经演变成为针对生活成本过高、大学经费短缺、教育资源不足、不平等现象的抗议。
年,智利的人均GDP高达1.5万美元,从收入上来说是基本是发达国家的水平,可是智利是一个经济形式及其单一的国家,经济完全被绑架在铜价,铜价开采的财富被社会高层掌握。
作为全球最大的产铜大国,铜价上涨,智利的经济就腾飞,铜价下跌,经济就萎靡。
这次智利地铁涨价3毛钱看似不多,但是根据智利媒体公布的数据,每个智利人平均每个月贡献给公交系统的花费是8万比索(约合人民币人民币)。
圣地亚哥是首都,我们就拿同样是一线城市的深圳做比较,深圳上班族来说,即使住的比较远,每天往返也能保持在20元以内,每个月封顶,所以智利的公交费用要远超过深圳。
而这次涨价不仅只是地铁,智利电价也涨了20%。
智利最大的电力公司叫Enel,前身是智利国家电力公司,基本是垄断地位,不过,后来这个国家资产性质的电力公司被高层卖给了意大利电力公司,既然国有资产变成私有属性,电价就涨了。
涨价前智利的电价是中国的两倍,现在应该不止两倍。
燃烧的电力大楼
为了抗议,这些学生在烧了地铁以后,把这座电力大楼也烧了!
另外,智利的大学以私立为主,一般专业的学费都在6万左右,这样的学费价格比英国、日本都高。
至于幼儿园则完全是“抓阄”的方式,如果你没钱上私立学校,那就“抓阄”看能不能上公立幼儿园,“抓阄”的名额按照当地社区的比例投放,总有很多儿童失学。
-03-
“当穷人没有了面包,富人的生活也会失去安定”
这句话可以形容今天的智利,也可以形容今天的香港!
我们说,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成果被某一个阶层垄断的时候,那么这个国家就失去了失衡分配的机制,相对良好的生存预期被打破,整个社会的稳定就会被打破。
就香港而言,年的平均月薪是1.75万港币,公务员和老师的月收入在2.8万元,看起来很高,可是这些阶层仍然处于买不起房、上不了好学校的困境。
房产,是衡量一个香港人财富的关键,极高的负债、透支的消费,束缚性的职业生涯,把一个普通香港人的的生活预期打破。
“没上车”(拥有住房)的人想“上车”,“上车”的人马上成为高房价的维护者!
在香港存在着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郭得胜等四大家族,他们不仅控制着香港的通讯、燃气、电力、自来水等基础民生产业,更是掌控了香港一半以上的房地产市场。
他们手中屯着地却不开发,为了抬高房价,无所不用其极。
香港家庭的房子(厕所厨房共处一室)
-04-
面对高房价,特区并不是没有看到其弊端,也曾下决心进行改革。
年,曾提出“八万五”建屋计划,即每年私人楼宇单位、居者有其屋单位和夹心阶层住房计划单位供应不少于八万五千个,让年轻人减轻房贷压力,轮候公租房的时间可以缩短,并且抑制住房价。
政策推出后,恰好遇到亚洲金融风暴,香港房价大跌。
“八万五”建屋计划被抨击为“恶政”。
董建华
50万有房的中产阶级走上街头,抗议香港房价下跌,而当时的香港才万人。
人都是自私的,香港人不是反对房价下跌,而是反对自己没有享受到的红利。
有房的人,不愿让手中资产缩水,白看别人买更便宜的房眼红,而四大家族的财阀更不愿意房价下跌,影响收租。
最近,林郑月娥为了缓解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推出了东大屿山填海计划,同样动了“有房者”的奶酪,遭到多方质疑。
高房价的同时,是高昂的生活成本。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EIU)3月发布的全球生活成本报告显示,香港与巴黎、新加坡并列,成为全球消费最高的城市之一。
几十年过去了,深圳的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可是香港经济搞来搞去还是那几样:
贸易物流、金融服务、专业服务与工商业支援服务、旅游业。
赚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增长的速度,十年前买不起房的人,十年后还是买不起,所以抛开被外部力量怂恿的作用,香港的现状我们多少是能够理解的。
-05-
年曾是内地和香港关系最为融洽的时候,08年奥运会后冠军们作为代表团去观看他们的表演,香港甚至开始兴起一波“普通话热”。
一个朋友曾经在港大读书的时候,兼职一家香港家庭小朋友的普通话老师,遇到还是不听话不愿意学习的时候,家长还会批评孩子:“普通话一定要好好学的,否则是要被落后的……”
但是不出十年,整个社会环境以及对待内地的态度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地铁涨价和“案例修改”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看不到希望的亮光,社会分配严重失衡,年轻人失去上升的渠道,这才是智利与香港骚乱的关键。
有媒体统计了香港前几年42位状元的职业选择,有30人选择了医学。
根据年媒体爆料,当年的6个“状元”无一例外的全部选择了医学专业。
这意味着救死扶伤?
当然不是!
它意味着现在的香港,寒门子弟想要考读书改变命运基本不可能,一个状元最好的未来就是“当个医生”。
相比香港“状元”的不约而同,我们内地“状元们”的选择就多种多样:经济,法律、计算机、管理等等。
因为相比香港社会阶层上升的闭塞,内地的学医依然有机会依靠“读书改变命运”!
香港的“鸽笼”
-06-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shaliwen.com/zlly/25006.html